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科普常识】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知多少

作者:侯宝霄 来源:消化内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唯一能在强酸环境下生存的细菌,所以可以在胃内生存。最初幽门螺旋杆菌的生存环境未被人类发现,直至1982年,澳大利亚两位学者J.Robin Warren和Barry Marshall经过37次培养实验,成功从人类胃粘膜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2005年,他们因此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因为幽门螺旋杆菌的身体呈螺旋状,是革兰氏阴性杆菌,故起名螺旋杆菌。

微信图片_20180530150511.jpg

  问:通过哪些途径传播呢?

  答:“粪-口”传播:胃粘膜上皮更新脱落快,幽门螺旋杆菌寄居在胃粘膜上,必然随之脱落,通过胃肠道从粪便排出,污染食物和水源。已从胃液中分离培养出幽门螺杆菌,从腹泻和胃酸缺乏的病人粪便中培养幽门螺杆菌。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培养幽门螺杆菌亦是“粪-口”传播的证据。注意个人及环境卫生也可以切断幽门螺旋杆菌的一条传播途径。

  “口-口”和“胃-口”传播:根据是随胃上皮细胞脱落的幽门螺杆菌可存活在胃液中,通过胃-食道反流可进入口腔,滞留在牙菌斑中,通过唾液传播感染。已有报告显示从唾液、反流呕吐物、牙菌斑中检测发现到幽门螺杆菌。所以大伙一起吃饭最好用公筷或者分餐,如果桌上有个带菌者,虽说不是吃一顿饭就100%会被感染,还是有一定的风险。

  问:有什么危害呢?

  答:可以引起口臭、腹胀、腹痛、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也可以引起消化道外的一些症状。幽门螺旋杆菌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甚至与消化不良、不明原因难治性缺铁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胃癌等相关。

  问:检测方法有哪些呢?

  答:检测方法包括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类:

  侵入性方法依赖胃镜检查及胃黏膜组织活检,包括快速尿素酶试验( rapid urease test,RUT)、胃黏膜组织切片染色、胃黏膜幽门螺旋杆菌培养、核酸检测等。

  非侵入性检测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 urea breath test,UBT)、粪便幽门螺旋杆菌抗原检测(Helicobacter pylori stool antigen,HpSA,or stool antigen test,SAT)和血清幽门螺旋杆菌抗体检测等。除了血清抗体检查,其他检查前均需停质子泵抑制剂( proton pump inhibitor,PPI)2周、抗生素和铋剂4周。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周一至周日上午均可进行13C呼气试验的检查,且当天出结果。

  胃镜检查周一至周五可当日完成,为广大上班族患者解决就诊难题。

  此外,还有无痛胃镜检查,为患者减轻普通胃镜检查带来的不适,且与其他医院相比预约时间短,尽快为您查清病因。

  问:可以根治吗?

  答:当然可以。我国人群中有近半数人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人口基数庞大;随着幽门螺旋杆菌耐药率的上升,根除已很不容易。因此,目前我国主动、全面筛查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并给予治疗并不现实,根除幽门螺旋杆菌治疗获益于不同个体间存在差异。既然全面筛查并不现实,现阶段我们仍需要根除的指幽门螺旋杆菌征,以便主动对获益较大的个体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治疗。

  此外,已证实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个体,不管是否有根除指征,如无抗衡因素,均可作为根除对象。这是治疗所有幽门螺旋杆菌阳性者的一种被动策略。但治疗方法仍需到正规医院,医生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争取得到经济和效益的最大化。

  问:治疗后会再次感染吗?

  答:治疗后仍有再次感染的机会,如果治疗后复查幽门螺旋杆菌仍有阳性,需要区分是再次感染亦或是根治失败,所以根治后停用所有药物1个月以后需要复查是否已根治成功,指导后续的治疗。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