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服务Patient services

消化系统药物

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图片3.jpg

  1、幽门螺杆菌根除指征

  尽管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仅15%~20%发生消化性溃疡,约1%发生胃恶性肿瘤,多数感染者并无症状和并发症,但所有感染者几乎都存在慢性活动性胃炎,因此都是一种感染性疾病。根除幽门螺杆菌能促进消化性溃疡愈合和降低溃疡并发症发生率,还可使约80%的早期胃淋巴瘤获得缓解。胃癌高风险个体(有胃癌家族史、早期胃癌内镜下切除术后、胃黏膜萎缩和/或肠化生等)根除幽门螺杆菌预防胃癌的获益高于低风险个体。具体内容见下表。

图片4.jpg

  临床应用的非侵入性幽门螺杆菌检测试验中,尿素呼气试验是最常推荐的方法,此法准确性相对较高、操作方便。除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外,幽门螺杆菌检测前必须停用质子泵抑制剂(PPI)至少2周,停用抗菌药物、铋剂和某些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至少4周。

图片5.jpg

 

  2、 根除治疗药物选择

  我国幽门螺杆菌抗生素耐药未纳入相关权威机构的系统监测,因此其耐药率的资料主要来自各项研究报道。近年来我国幽门螺杆菌对克拉霉素、甲硝唑和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包括多重耐药率)呈上升趋势,耐药率有一定的地区差异;对阿莫西林、四环素和呋喃唑酮的耐药率仍很低。目前推荐铋剂四联(质子泵抑制剂+铋剂+2种抗生素)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

  经典铋剂四联方案由质子泵抑制剂(PPI)+铋剂+四环素+甲硝唑组成,这一方案确立于1995年。此后,我国的研究又拓展了6种铋剂四联方案,这些方案的组成、药物剂量和用法见下表,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率均可达到85%~94%,大多数研究采用了14天疗程,含甲硝唑方案中的甲硝唑剂量为1600mg/天。

  除含左氧氟沙星的方案不作为初次治疗方案外,根除方案不分一线、二线,应尽可能将疗效高的方案用于初次治疗。初次治疗失败后,可在其余方案中选择一种方案进行补救治疗。补救方案的选择需根据当地的幽门螺杆菌耐药率和个人的药物使用史,权衡疗效、药物费用、不良反应和药物可获得性,原则上不重复原方案。如初始方案中已应用克拉霉素或左氧氟沙星,则应避免再次使用。

图片6.jpg

 

  尽管非铋剂四联方案的协同疗法也有可能获得与铋剂四联方案接近或相似的根除率,但与前者相比,选择后者有下列优势:①铋剂不耐药;②铋剂短期应用较安全③治疗失败后抗生素选择余地大。因此,除非有铋剂禁忌或已知属于低耐药率地区,经验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应尽可能应用铋剂四联方案。

  3、注意事项

  推荐经验性铋剂四联治疗方案为10天或14天,尽可能将疗程延长至14天。

  不论初次治疗或补救治疗,如需选择含克拉霉素、甲硝唑、或左氧氟沙星的三联方案,应进行药物敏感试验。

  目前推荐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均含有PPI抑酸剂。PPI在根除治疗中的主要作用是抑制胃酸分泌,提高胃内pH,从而增强抗生素的作用,包括降低最小抑菌浓度,增加抗生素化学稳定性和提高胃液内抗生素浓度。PPI的抑酸作用受药物作用强度、宿主参与PPI代谢的CYP2C19基因多态性等因素影响。选择作用稳定、疗效高、受CYP2C19基因多态性影响较小的PPI,可提高根除率。

  青霉素过敏者推荐的铋剂四联方案抗生素组合为:①四环素+甲硝唑;②四环素+呋喃唑酮;③四环素+左氧氟沙星;④克拉霉素+呋喃唑酮;⑤克拉霉素+甲硝唑;⑥克拉霉素+左氧氟沙星。

  不推荐对14岁以下儿童行常规幽门螺杆菌检测。推荐对消化性溃疡儿童及因消化不良行内镜检查的儿童进行此项检测。

  年龄>70岁的老年人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药物不良反应风险增加,因此对老年人根除治疗应该进行获益—风险综合评估,个体化处理。

  服用阿司匹林或非甾体抗炎药会增加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风险。长期服用PPI会使幽门螺杆菌胃炎分布发生改变,增加胃体胃炎发生风险。根除治疗可降低这种风险。

图片7.jpg

  摘自《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

  2017.7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