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疫情下的责任担当——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紧急抢救一名发热的特殊急腹症孕妇

作者:杜士魁 来源:麻醉科 发布时间:2020-03-1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日前,北京的新冠疫情防控已经到了最关键时刻,在连续多日没有或者仅有少量新增病例的情况下,却突发多例感染事件,可见“战疫”远未结束,稍有松懈后果不堪想象。疫情早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手术室就在统筹部署下,制定了详细的感染手术流程,并随着北京市卫生健康委和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的指导意见不断修订完善。2月28日,我院手术团队成功救治了一位发热合并感染又是妊娠期的特殊急腹症患者。

  患者是一位27岁女性,孕期在我院建档规律产检。以发热、腹痛入院,经过急诊筛查及门诊检查,初步诊断为妊娠16周合并急性阑尾炎。但患者入院后体温逐渐升高,最高体温升至37.6摄氏度,一方面考虑和感染相关,另一方面,经过详细的询问,患者所居住的邻村存在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接诊医师不敢大意,经普外科张子超副主任医师会诊,患者唯一的治疗手段就是手术,他们迅速通知医务处及感染管理处,并向麻醉科发送会诊,是否收治进行手术摆在了院领导的面前。

  首先,该患者处于孕期,发生任何状况都关系到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其次,发热主要考虑阑尾炎但不能排除新冠肺炎的可能,困难在于筛查核酸需送外院结果不能快速回报,而胸部CT检查又对孕妇尤其胎儿造成损伤,而且,我们医院没有负压手术室,而这类传染病手术应该在特殊的负压手术室施行!最终在副院长、麻醉科主任张东亚,医务处主任高岳林,感染管理处主任曹亚坡协商后,为了患者安全决定手术。启用妇科门诊手术室作为临时手术室,既能满足手术需要,又相对隔离,尽量减少传染风险。同时,做好临时手术室的消毒及医护人员的防护,并尽量减少参与人员。

  为了科学、规范、安全、有序地开展手术管理和新冠肺炎的感控工作,防止手术麻醉可能伴发的潜在风险,麻醉科手术室在接到通知的第一时间就严格按照各项管理办法和防控流程进行了术前准备,麻醉科副主任医师何军,迅速带领杜士魁医师前往会诊并与家属交代病情。何军对杜士魁说:“患者妊娠状态,急腹症明显,如不急诊手术,可能危及患者及胎儿安全;患者目前存在发热、乏力症状,要做好新冠肺炎的防控,我们不能有一丝麻痹大意、思想松懈。”

微信图片_20200310153256.jpg

  张东亚亲自部署指挥,“首先要保证患者的临床安全,同时需按照新冠可疑病例制定手术、麻醉方案”。医务处、感染管理处、普外科麻醉科等相关科室领导密切协商,及时制定手术方案及各项预案。何军副主任医师、杜士魁医师、荆红艳护师、信宏远护士迅速把事先准备好的麻醉设备、药物、手术器械、敷料等必需用品送往临时手术室。手术室护士长马晨芳、护士刘波主动加班,短短10分钟,临时手术室便组建完成,完全具备手术条件。为了实现我院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住院患者和医护人员两个“零感染”的防控目标,所有手术人员均按照最高防护标准进行防护。

  考虑患者妊娠状态,为了避免麻醉等因素给患者及胎儿造成不利影响,决定给患者实施腰硬联合麻醉。杜士魁医师顺利为患者完成麻醉,麻醉平面控制满意;张子超副主任医师为患者实施手术。术中发现阑尾已化脓,一旦穿孔形成化脓性腹膜炎,可能会危及产妇生命!说明我们的决断和所冒风险是正确的!由于患者妊娠,未使用镇静、镇痛等辅助用药,术中情绪极其紧张,医护人员细心呵护消除了患者的紧张情绪,1小时10分钟,手术顺利完成。患者和医护人员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患者再三对医护人员表示感谢,此时已是深夜22:15。

微信图片_20200310153300.jpg

  张东亚全程关注手术过程;曹亚坡更是放弃休息,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指导手术人员的防护、消毒等工作,直至术后亲自护送患者安返病房。体现了我院对新冠防疫工作和临床工作的高度重视。

微信图片_20200310153303.jpg

  第二天上午,患者体温就恢复正常,关键的核酸试验结果回报也是阴性,所有人员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战“疫”关键期,我们要绝不松懈,严密防控新冠肺炎;我们更要不忘初心、救死扶伤,保护人民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