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你真的了解婴幼儿乳糖不耐受么?

作者:徐琳琳 来源:华信营养公众论坛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什么是乳糖不耐受?

  乳糖是哺乳类动物乳腺内乳糖合成酶作用下的产物,它是以单体分子存在于乳汁中的唯一双糖,是新生儿碳水化合物的主要来源。人乳中乳糖含量约为7%,牛乳约为4%。乳糖进入肠道后被小肠黏膜的乳糖酶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后才能吸收。当小肠黏膜乳糖酶缺乏时,乳汁中的乳糖便不能在小肠中被分解和吸收,临床上出现腹痛、腹胀、腹泻、产气增多等症状,称为乳糖不耐受,也称乳糖酶缺乏或肠乳糖酶缺乏。

  乳糖酶活性与哪些因素有关?

  乳糖酶是消化道含量最低、易受损、恢复最慢的一种酶。乳糖酶的活性与种族、饮奶习惯、遗传、年龄、疾病、乳糖摄入量和方式、肠道菌群的影响有关。有喝牛奶习惯的人群乳糖不耐受发生率比不喝牛奶者要低。人在断奶以前,乳糖酶的活性较高,在2岁以后,尤其不喝牛奶的儿童,乳糖酶的活性急速降低。大多数人乳糖酶活性持续至2~15岁,随年龄增长逐渐降低,甚至完全缺乏。

  乳糖不耐受与食物过敏有什么区别?

  乳糖不耐受和食物过敏都属于食物不良反应,但是乳糖不耐受是由于乳糖酶缺乏所致,没有免疫系统参与,而食物过敏与免疫调节有关,分IgE介导和非IgE介导两种类型。食物过敏和乳糖不耐受的临床表现与管理也有不同。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与成人的类型有何区别?

  成人乳糖不耐受主要为原发性乳糖酶缺乏,又称为成人型乳糖酶缺乏,是因为遗传性缺乏持续乳糖酶等位基因所致,在不同种族和地区人群中患病率不同,亚洲人可达95%-100%。随年龄增加小肠乳糖酶活性逐渐降低或消失。

  婴幼儿中比较常见的是继发性乳糖不耐受,多继发于一些累及小肠黏膜的疾病,如急性胃肠炎、腹泻、肠道寄生虫等,这些疾病使小肠黏膜表面绒毛损伤造成乳糖酶的活性下降,导致乳糖不耐受的发生。婴幼儿腹泻高发的秋季乳糖不耐受发生率相对较高。某些全身性疾病,如乳糜泻、短肠综合征、Crohn病等也可能导致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在婴幼儿中很少见,全世界此病的病例不足50例。先天性乳糖酶缺乏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患儿出生后即缺乏乳糖酶,不能耐受人乳或含乳糖的常规配方喂养,需采用无乳糖的特殊配方奶粉。

  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方法有哪些?

  目前用来诊断乳糖不耐受的实验室检查有氢呼出实验、13CO2呼气试验、乳糖耐量试验、粪便乳糖及pH的检测、尿半乳糖检测、基因检测、小肠活检、小肠功能激发试验等方法。用于乳糖不耐受的诊断手段虽然很多,但是多数不适用于婴幼儿。目前乳糖酶缺乏的诊断主要以临床症状为主,儿科医生更倾向于选择尿半乳糖测定及大便pH 测定这两种较简便快速的方法。有时也会诊断性的试用无乳糖配方,如症状缓解,提示乳糖不耐受。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的表现和危害有哪些?

  婴幼儿乳糖不耐受可表现为水便、蛋花汤样便、泡沫便、酸臭便、肠绞痛、腹胀、肠鸣、屁多、腹痛、溢奶、睡眠不安、厌食等。乳糖是儿童成长发育必不可少的物质,可为宝宝提供能量,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促进神经系统和智力发育,促进钙质等矿物质吸收。长时间摄入无乳糖食品会造成儿童营养吸收不良、发育迟缓、停滞,危及孩子健康。

  如何鉴定腹泻是乳糖不耐受引起的?

  腹泻作为婴幼儿的常见多发疾病,是危害我国婴幼儿健康的主要疾病。根据腹泻的病因不同又分为感染性腹泻和非感染性腹泻,非感染性腹泻在婴儿腹泻中占有很大比重。造成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很多,其中乳糖不耐受是引起婴幼儿非感染性腹泻的病因之一。近十年婴儿腹泻中乳糖不耐受的发生率在46.9%~70%,部分患儿会演变成迁延性或慢性腹泻,导致营养不良和生长发育障碍等不良后果。

  判断腹泻是否由乳糖不耐受引起,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

  1、三看:看宝宝大便是否夹杂奶瓣与泡沫,大便是否分离蛋花汤。

  2、两听:听宝宝肚子是否经常咕噜肠鸣音,是否多屁。

  3、一闻:闻宝宝口腔是否有酸臭的味道。

  婴幼儿发生乳糖不耐受怎么办?

  1、补充乳糖酶。乳糖酶可有效改变乳糖吸收不良。对于母乳喂养的乳糖不耐受患儿来说,补充乳糖酶是最好的治疗方法。目前市售的乳糖酶制品有滴剂和粉剂两种剂型,可分为酸性乳糖酶和中性乳糖酶两种,有些品牌的乳糖酶会同时添加益生菌或益生元成分。酸性乳糖酶和中性乳糖酶的使用方法不同:酸性乳糖酶,耐酸,母乳喂养时在哺乳前给宝宝服用后即可哺乳,人工喂养时将乳糖酶按比例加入冲调好的奶中(奶温低于45度),搅匀,和奶一同服用即可。中性乳糖酶不耐酸,会被消化道的胃酸或胆汁破坏,影响作用效果,需要在体外的完成转化。因此,使用中性乳糖酶时需要在喂养前将乳糖酶按比例加入母乳和配方奶中,混匀,室温静置一定时间后方可喂养。每次饮奶都要服用乳糖酶,每日服用次数等于每日饮奶次数。乳糖酶使用时先从大剂量开始,症状好转、稳定后逐渐减量,多数孩子服用后会在1-5天内症状缓解,总体服用周期因人而异,不同孩子个体差异较大,一般约10-30天,具体要视孩子症状改善情况,症状改善、稳定后,逐渐减量。加入乳糖酶后,母乳或配方奶会稍微变甜,但其他的营养成分不会受到影响。 乳糖酶是人体小肠分泌的一种蛋白质,对人体是安全的,可以长期服用。乳糖酶开启后,应置于冰箱冷藏保存。

  2、无乳糖替代配方。包括乳基和豆基两种无乳糖替代配方。以牛乳为基质的配方,使用脱乳糖的乳清粉,添加麦芽糊精等碳水化合物。以大豆为基质的配方粉本身不含乳糖。无乳糖替代配方可用于先天性乳糖酶缺乏、原发性乳糖缺乏以及半乳糖血症。国内外的临床研究均显示,儿童腹泻恢复期因继发乳糖不耐受短时间采用无乳糖替代配方可有助于肠黏膜恢复,但不建议长期使用,因为乳糖是儿童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物质。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是我院重点学科,成立于建院之初。目前包括新生儿病区、普儿病区和儿科门诊三大部分。新生儿专业是儿科特色专业,早在1982开始建立了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开展呼吸管理,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六个新生儿急救单位之一,借助本专业技术优势,在2003年就开展了危重新生儿的转运工作,2007年指定为“北京市朝阳区高危围产儿救治中心”,2016年认定为“北京市高危新生儿转会诊中心”,2019年作为北京市7家“北京市级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之一,负责转运救治北京东北部地区危重症新生儿救治,近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