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医路春光 >> 正文

医路春光

医路春光丨刘兆秋:用“爱心、细心、恒心”,守护万千孩子的免疫安全

作者:李可欣 来源:预防保健科 发布时间:2023-04-0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编者按:在守卫人类生命健康的道路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疫情当前,勇敢逆行;无影灯下,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春风化雨,匠心传承……医者,就如立春后的暖阳,有了他们,一切就有了生的希望。他们永远自带光芒,闪耀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为了展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专家们的风采,我院全媒体平台特开设【医路春光】栏目,谱写医师故事,分享动人点滴,展现最真挚的医者情怀,呈现别样的医者风采,敬请期待!

微信图片_20230407172328.jpg

  从事预防保健工作二十多年,我深有感触。基于对孩子的爱,对保健工作的热爱,面对工作中所有困难都无所惧,无所悔。——刘兆秋

人物档案

  刘兆秋,副主任医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预防保健科主任。

  现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免疫工作者在线教育项目”国家级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肝基会基层乙肝防控咨询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生物制品研究会理事会监事;河北省预防医学会疫苗与健康专业委员会预防接种专家库专家;朝阳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专家指导团专家;朝阳区健康科普讲师团讲师;“听听专家说”微课堂平台受聘专家。

  近年来致力于“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免疫”的研讨,为全国预防接种医务工作者进行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做好特殊健康儿童免疫、疫苗不良反应监测与处置以及如何办好“妈妈班”等的授课,开展学术研讨。参与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的《全民健康十万个为什么——免疫与接种》的撰写;参与北京市和朝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预防接种知识问答》(儿童篇)图书的编写......

微信图片_20230407172333.jpg

  在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各大报刊发表科普文章多篇。参与全国、市级、区级科研项目多项。每年完成院内院外线上线下专题育儿讲座多期,内容包括:孕期营养与胎教、婴幼儿喂养、微量元素与健康、儿童智力开发与气质测评、小儿常见疾病防治、预防接种常识等。

“打疫苗的问题,问问刘兆秋主任吧!”

  提起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预防保健科,大家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打疫苗”,其实除了打疫苗,我们还承担着酒仙桥办事处辖区内各大机关事业单位和中小学、幼儿园及9个社区共计8万多人口的卫生健康防病和妇幼保健工作。

  “打疫苗”三个字看似简单,实际是一份尤其重要和费心的工作。刘兆秋主任总是满面笑容地对我们说,想要做好这份工作,“爱心、细心、恒心”缺一不可。我们的预防接种工作大部分时间面对的是少年儿童,因此一定要打心底喜欢孩子,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更好地保护孩子们的健康。有一些孩子表面上看起来健康,但其实他不适宜接种某些疫苗,比如说有一些潜在的风险或是潜在的疾病,所以我们要通过仔细的询问、详细的体检去筛查禁忌证,判断孩子能不能打疫苗,所以“细心”是非常重要的。另外,还有那些处于特殊身体状态的孩子,存在一些先天疾病,非常需要疫苗的保护,一定不能轻易放弃,要有一颗“恒心”坚持不懈地追踪他们的病情发展,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微信图片_20230407172338.jpg

  几年前,刘兆秋主任曾接到一个外地家长的电话,咨询打疫苗的事情。家长在电话里十分无助,倾诉孩子得了一种非常罕见的先天性疾病——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日常生活中只要有一点机械性的摩擦,孩子皮肤就会长水疱、破溃、结痂,这种疾病终生不能治愈。家长找遍了当地能打疫苗的地方,都不敢给孩子接种。后来当地一位听过刘兆秋主任讲课的医生,说可以咨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刘兆秋主任。于是,家长就把电话打过来了。刘兆秋主任对孩子家长的心情感同身受,她向家长要来了孩子主治医师的电话,了解孩子的具体治疗情况,共同探讨如果打疫苗的话会不会造成什么不良的后果?会不会导致疾病的不良发展?另一边,刘兆秋主任查阅书籍文献,搜寻了很多案例,并利用节假日休息时间与患儿家长提供的全国各地十几个患此病孩子的家长一一微信联系,询问孩子病情,了解接种疫苗的相关记录,让家长拍了一些孩子打过疫苗的局部皮肤照片,询问打疫苗后有没有不良反应。刘兆秋主任事无巨细,综合了从理论到实际的结果,又结合这个孩子当时的病情,最后得出结论:这名孩子的大疱性表皮松解症,在病情稳定状态是可以打疫苗的。

  为了方便孩子在当地打疫苗,刘兆秋主任还给家长写了证明,介绍了孩子的患病情况和临床医生意见,建议当地接种点可以接种疫苗。然而,问题又来了。当地预防接种机构看着白纸黑字的证明,仍然是没把握,还是不敢给孩子打疫苗。刘兆秋主任知道后,向我院领导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医院同意按照流程接收孩子在我院预防保健科接种疫苗。这可让孩子妈妈高兴坏了。

  于是,每次到了该打疫苗的时间,家长都带着孩子坐一宿的火车来北京,在我院预防保健科接种,下午再坐火车回家。寒来暑往,一年过去了,当地医院一看孩子好好的,没出什么问题,终于接纳了孩子,孩子和家长也终于不用再奔波到北京。家长也和刘兆秋主任一直保持着联系。几年后,这个家长把孩子大一些的照片发给刘主任,照片上小姑娘健康美丽。家长说:“我们永远忘不了刘主任!是刘主任给了我们希望。”

  担当,从来不是口头的语言,而是实实在在的行动。不仅是对待这一个孩子,对于特殊健康状态儿童,如先心病、严重过敏、免疫缺陷等,刘主任都给予了极大关注,也付出很多努力。她经常跟临床专家、主任们请教问题,提高对罕见疾病的认识,讨论疫苗接种标准,极可能为这些孩子们提供最安全的免疫保障。

同心抗疫,冲在前面

  2020年初期,新冠疫情来袭,刘兆秋主任放弃春节回家,除夕和初一在科里值班,坚守在疫情防控第一线。随着疫情形势不断严峻,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只要有密接流调或是核酸检测采样,刘主任一直冲在前面,第一个下社区入户采核酸,对密接进行访视流调转运等等,常常忙碌到深夜。

  记得一位老人,孩子因感染被隔离,她和老伴居家隔离,由于担忧高度紧张,出现心慌气短,晚上不能入睡。社区主任打电话向刘兆秋主任救助。深夜里,刘主任打电话询问老人的情况,在了解到她没有患病症状体征后,刘兆秋主任为老人进行心理疏导和情绪安抚,半个多小时后,老人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心慌和难受的症状也消失,她十分感谢刘兆秋主任的帮助。

  2021年初,根据北京市卫健委统一部署,北京市重点人群实施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任务开始时,预防保健科遇到了很多难题,诸如设施陈旧且不够用,没有较大的区域作为留观场所,接种医生与护士短缺,在保证常规接种门诊及其他日常工作的同时,还要完成每日分配的繁重接种任务等等……这一个个难题像一座座大山屹立在刘兆秋主任面前,压的她几乎透不过气来。刘主任没有退缩,积极与医院、街道沟通协调,重重困难被一一克服。没有留观场所,医院第一时间在院子里搭起了帐篷作为临时留观区;疫苗需要专门冰箱保存,不能与其它疫苗混放,医院迅速配置两台冰箱;设备不够用,街道和设备科最快时间把设备配齐,信息中心工程师装好设备并随叫随到;疫苗供应紧张,科里派专人随时关注疾控中心疫苗领取通知,保证在第一时间领到疫苗,保证不影响当日接种;接种任务繁重,人员短缺,大家就加班加点,自觉放弃休息连续作战,上午保健科门诊,下午新冠疫苗接种……真正做到“当日接种量不完成,人员不离岗”,“总任务量不完成,全体医护不休息”。大家锲而不舍,密切配合,平均年龄49岁的预防保健科,在刘主任率领下在半个多月时间里完成了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累计新冠疫苗第一针接种6005剂次。这里面凝聚了大家的无数心血和无私奉献。

微信图片_20230407172343.jpg

  在接下来的新冠疫苗接种工作中,刘主任协助街道和医院付出很多努力,做了大量的组织管理工作,多次给医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及时把上级精神传达给大家。她还在新冠疫苗接种现场办公,安排各种排班,解答大家的问题。刘兆秋主任的手机号公布在接种现场,医生遇到问题可以随时给她打电话询问,不分节假日。两年多的时间里,刘兆秋主任带领大家出色地完成了酒仙桥辖区20多万剂次的新冠疫苗接种任务。

学无止境,精益求精

  只要有空,刘兆秋主任总是默默地查资料查文献,试图把疫苗的禁忌证细化、细化、再细化,而她的目标很明确,就像帮助那位大疱性表皮松解症的孩子一样,想帮助更多的孩子们能够得到疫苗保护。比如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孩子,她根据健康查体以及心脏彩超结果,了解孩子体格发育状况,了解心脏结构异常情况以及射血分数的高低,评估孩子整体身体状况后,再判断明确这些孩子能不能接种疫苗。刘兆秋主任就是想通过仔细问诊和详细检查,排除禁忌证,让特殊健康状态的孩子也能够像其他正常孩子一样,尽量得到疫苗保护。几年来,周边社区存在上述情况的孩子来到我院预防保健科接种的已经有几十例,刘兆秋主任都做了详细记录,留下资料,在专业期刊也发表了学术论文。

  近两年来,刘兆秋主任还面向全国各地的基层接种医生做了十几场的“掌握疫苗接种禁忌,做好特殊健康儿童免疫”的学术报告,以及面向大众进行科普讲座等等,她的讲座实用、接地气,很受基层医生与家长朋友们的认可。

微信图片_20230407172349.jpg

微信图片_20230407172351.jpg

  “选择我所热爱的,热爱我所选择的”,刘兆秋主任用她的实际行动,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小小的肩膀,大大的责任,扎根基层,不负健康相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