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信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院庆50周年专题

忆医院第一任院长董础同志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我院建院50周年纪念之际,回顾建院之初,创业艰难,往事历历在目。
    50年代初期,我国电子工业在北京酒仙桥地区崛起,北京电子管厂、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北京有线电厂已投入生产。各厂均配备了卫生科(所)。整个地区没有医院,大批住院病人转往市内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市中医医院,严重地影响了电子工业的生产。由于形势发展需要建立一所综合性医院势在必行。
    经过两年多的筹备,医院能容纳200张病床,日门诊400人次的工字楼拔地而起,院四周光秃秃的,但各项软件已相应配齐。上级决定以上三厂的卫生科(所)合并组建医院。于1958年4月3日合并成立酒仙桥职工医院。经过一段时间试营后确定于1959年2月1日正式开院。
第一任院长兼党总支书记董础同志,是原第二机械工业部技安卫生司副司长。赵尔陆部长打算调他去山东省卫生厅任副厅长或到东郊新建医院当院长,他毅然决然地选到新建酒仙桥医院当院长,负责组建酒仙桥职工医院。当年他43岁。自打他第一天走进医院上任,就东奔西走,为健全医院忙碌着。到处“招兵买马”,上下求索。他常说的一句话“有条件上,没有创造条件上”。当时医院经费来源是依靠三厂职工工资总额的5.5%划拨给医院,勉强维持,经费相当紧张。
    医院没有上级领导,三厂厂长、工会主席、医院院长组成医院管理委员会代管医院。上级和地方政府文件均收不到,医院几乎成了“黑户”。
    三厂的卫生科(所)的医疗技术力量薄弱,除了718厂卫生科能开展一些中小手术外,其余科(所)只看门诊,设观察床,能看一般疾病,大批病人转往市内医院。合并时在北京市卫生局的关怀下,从市立第三医院抽调各类人员48人,还从二机部调入部分人员,充实各科室,具备了开诊条件。开院时门诊、住院同时接纳病人,并对酒仙桥地区机关、学校、工厂同时开放,医疗合同单位由几十户增加到上百户。
    医院组建时,人员来自四面八方,思想很活跃,步调不一致,影响了正常工作的开展。以董础同志为首的党总支决定开展“向党交心运动”,充分发动群众,思想见面,向党交心,统一认识。通过这一活动,在组织上、思想上达到了统一,增强了团结,进一步调动了全院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电子工业生产保驾、为职工健康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为尽快地提高医院的医疗技术水平,健全了领导班子,并通过地方和军队的关系,请积水潭医院和北京军区陆军总医院、北京医学院第三医院与本院挂钩,每周定期由专家教授率领一班人马来院查房、手术、会诊指导,传帮带,派出去,请进来,培养了一批医疗骨干。因此,我院在短期内医疗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这方面,我们特别感谢积水潭医院孟继懋院长、俞敦仁医师,还有军区总医院马丁院长。他们给了我们无私的支持和极大的帮助。经过5年的努力,医院已初具规模,能全部独立地开展大手术和疑难病症的处理,扭转了大幅度转院的局面,有力地提高职工出勤率,得到工厂和地区单位领导及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董院长指示:凡是部级领导来院看病时,院办一定要通报。记得二机部赵尔陆部长来院时,董院长从院外赶回来,汇报了医院的处境及今后打算……。赵部长认真地听取汇报回部研究很快就决定医院划归部第十管理总局直接领导,三厂医院管委会续存可研究有关看病问题,从此医院走上轨道。上级和政府文件可收到了,医院经费得到解决(如大修费、设备购置费、床位补贴),扭转了被动局面。医院成了以三厂服务为主的地区性医院,北京市卫生局也列为厂矿八大医院之一。
    医院在全方位的建设同时,环境绿化、美化也抓紧进行。发动全院职工利用星期日加班加点植树造林,栽种花草,医院外观大变样,逐渐变成鸟语花香,花园式的医院。我们今天看到的一些大树就是那时栽种的。
    董院长非常重视疾病预防工作。首先整顿加强车间保健站,实行车间医师负责制,选派高年医师下厂深入基层防治传染病和女工保健。积极开展慢性病防治工作。当年北京正值流感和麻疹大流行,在东直门设站大力宣传防病知识以及喷药控制疾病蔓延,受到很好效果。地段保健科防治传染病成果显著。
    董院长抓医疗预防工作的同时,考虑电子工业发展和地区扩大必须抓好医学教育,自力更生培养人才。首先办一所护士学校。自1958年创办护校(后改为卫生学校),为本院和国家培养了一大批护理人员和药剂、检验、医士等,满足了本院需求,也为北京市输送不少人才。
    国家每年分配给部应届大学生也只有三、五名,远水解不了近渴。董院长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决定办业余红专医学院。将在生产第一线的1958年前毕业的医士培养成医师,学制五年。这批学员按计划完成学业,分布在各医疗科室,其中大部分成为各学科的医疗骨干。
    董础院长为医院的发展日夜操劳,高瞻远瞩,他平易近人,以身作则,对工作的执著精神令人敬佩。他经常夜间来医院巡查,从门诊到病房,从急诊到食堂都有他的身影。节假日主动去知识分子和老工人家串门访友,关心群众疾苦,为医院的发展,增强活力倾注了他的全部心血,给医院职工留下了深深地印象和好感。
    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了冲击和磨难,但他能正确理解群众。干部解放,他被调回洛南406医院工作不久又调回四机部任办公厅副主任,还经常关心医院的建设。后因患肺癌于1978年1月病故。他是一位事业心很强的领导,为医院创业打好基础功不可没。医院广大群众永远怀念他。
    今天,医院已走过50年辉煌历程,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医院发展壮大,各学科都有长足进步,特别是归清华大学后,部分学科处于国内外领先地位。董础院长若得知该含笑九泉了。
                                           
                                                 老职工——高桂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