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又双叒叕挑战成功:出生24天,体重3.1公斤,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完成低体重先心病患儿ECMO辅助循环治疗

作者:王宇婷 来源:心外ICU 发布时间:2021-08-0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近日,一名出生仅24天、来自宁夏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了心脏外科手术,并在术后运用ECMO(体外膜肺氧合)行心肺辅助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

href="" title="01.mp4">01.mp4

  患儿因口唇发青、精神反应差急诊就诊于当地医院,经检查确诊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严重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弓发育不良,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二尖瓣关不不全(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中-重度),肺动脉高压(重度)。由于患儿心肺功能不全,病变复杂,病情危重,急需手术治疗来挽救生命,当地医院连夜紧急120救护车转运至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在吴清玉教授和张明奎院长的指导下,靳永强医师带领心外科团队为患儿顺利完成主动脉弓缩窄矫治+室间隔修补术+房间隔缺损修补术。手术顺利,深低温停循环时间仅用了27分钟。但由于患儿低龄低体重、心肺功能储备很差,加上手术及体外循环,术后当天夜里出现了严重低心排,大量活性药物难以维持循环。孩子危在旦夕,经过慎重的考虑,靳永强组织团队成员为其行ECMO辅助循环治疗。但由于患儿太小,ECMO的安装、运转和维护都将面临极大的挑战!靳永强鼓励团队,不要害怕困难,遇到问题要想办法积极解决。于是,他们排除万难,为患儿顺利启动ECMO,运行状况良好。在这关键的6天里,监护室的医护人员不敢有一丝放松,因为任何一个微小失误都有可能导致ECMO辅助失败。

微信图片_20210809174427.jpg

  就在ECMO启动的第三天,凌晨3点多,监护仪突然开始报警,患儿血压下降至35/20mmHg,并且还在往下掉。床旁护士赶紧检查管路,寻找原因,发现ECMO的管路中间软管处有一点点扭曲,导致血压波动如此明显。所幸监护室的护士熟练掌握各种管路的护理,冷静沉着查找原因,化险为夷。ECMO辅助循环过程中,要给予患儿肝素抗凝治疗,那么观察胸液就成了重中之重。一日早晨5点,天刚微微亮,患儿胸液开始慢慢增多,循环维持不住。护士发现情况后,紧急通知靳永强,他马上探查,清理胸腔积液,给予止血药物后,患儿出血逐渐控制。

  在ECMO运行期间,孩子一直处于开胸状态,每次吸痰,必须掌握好负压,要求手法熟练,在无菌操作原则下,既要吸得干净又要减少刺激,且捏皮球(简易球囊)的力度更要恰当,才能有效完成呼吸机吸痰。患儿小、体重轻,每一个细微的变化都会引起孩子病情的起伏,无论从吸痰、血气分析等各项无菌操作,再到皮肤、口腔等基础护理,每一项护理工作都必须谨小慎微、悉心呵护。

微信图片_20210809174429.jpg

  靳永强心系患儿安危,日夜坚守在医院,发生任何“风吹草动”,都第一时间出现在患儿身边。他和监护室医护人员夜以继日,时刻准备着与死神抢夺生命。经过6天的不懈努力,最终迎来了患儿顺利撤机,同时亦开启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低体重新生儿ECMO(体重3.1kg)辅助循环的先河!随后,患儿又逐一顺利撤离了呼吸机以及周身的各种导管。8月3日,术后第29天,患儿康复出院。临别之际,孩子的母亲非常感激,与医护人员合影留念。

微信图片_20210809174431.jpg

  作为医生,最欣慰的事情莫过于通过努力,让濒死的患者转危为安,即使付出再多艰辛也值得。每一位复杂患者的康复,都凝聚着全体医护人员的心血。

微信图片_20210809174432.jpg

靳永强医生与小患儿

  心脏中心吴清玉教授和张明奎院长的领导下,致力于救治疑难危重的心脏病患者,一直将病人的安危放在第一位,他们从不轻易放弃任何挽救病人的机会,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心脏中心的全体医护人员,将会加倍努力,救助更多折翼的小天使,帮助他们重新拥有健康的心脏,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