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珍惜生命,积极预防心源性猝死

作者:韩佳琪 来源:综合ICU 发布时间:2019-11-2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近期经常有某人突然死亡的新闻,特别是涉及到年轻人的死亡,真是让人难以相信,这就从另一方面诠释了猝死的特点,那就是毫无预兆的死亡,而这类死亡往往和心脏的突然异常密切相关,我们称其为心源性猝死。

  我们通过几个真实病例来进一步了解这个危及全年龄段的死亡。

  王某,32岁,参加马拉松比赛时突然倒地,脉搏及呼吸停止,立即予心肺复苏,5分钟后患者心跳恢复,转入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高某,35岁,夜间参加某节目录制过程中突发倒地,心肺复苏及转院后抢救无效死亡。

  李某,70岁,浴室桑拿处发现呼吸心跳停止,120赶到已死亡。

  李某,33岁,麻醉科医生,连续手术36小时后,突然倒地,抽搐,心电图提示心室纤颤,立即予心肺复苏及除颤,心跳恢复。

  张某,42岁,早高峰地铁中突发意识不清,倒地,立即予心肺复苏及AED除颤,心跳恢复,120送入医院后查血及心电图,提示心梗,通过医院绿色通道立刻行冠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转危为安。

  ......

  总的来说心源性猝死或者说心脏骤停是伴有血流动力学骤变的心脏活动突然中止,通常由恶性心律失常导致(但大部分猝死当场无相关设备诊断心律失常),这些事件大多发生于存在之前可能未被诊断的器质性心脏病(尤其是冠心病)的患者中。大多数经历心源性猝死的患者会因为脑血流量不足在数秒钟至数分钟内出现意识丧失,且通常没有前驱症状,即使有也是非特异性的,如胸部不适,心悸,呼吸急促和乏力。容易发生的人群涉及面广,可以发生在各年龄段,老年人或生活不规律、长期熬夜、重体力劳动、大强度运动及血液成份丢失或不足的人群都可能在特定环境下出现上述情况。

  相关文献显示,其发病率随年龄和基础心脏病显著增加,男性发生的可能性是女性的2-3倍。确诊心脏病时,其发病风险增加6-10倍,存在冠心病危险因素时增至2-4倍。超过60%的已知冠心病的死亡原因为心源性猝死。此外还有15%的冠心病其首发症状即为心脏骤停。存在心脏基础疾病的人群,冠心病所占比例最大,此外还包括其他器质性心脏病,包括心衰、心肌病、心肌炎、高血压导致的左心室肥厚,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等等,此外还包括Brugada综合症、先天性或家族性心脏病、预激综合症等。这类人群大多有就诊经历,同时对上述情况往往有心理准备,一旦出现晕厥等急性表现,会很快聚焦到心脏上。

  更加可怕的要数既往无心脏病病史的患者,在遇到一些急性促发因素时也可发病,如缺血、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一些抗心律失常药物的致心律失常作用,自主神经系统激活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如精神压力大,过劳等等)。

  那么如何预防呢?

  还是用数据来说话,相关文献报道,尽管其发生无法预料,但大数据总结了其一系列预警症状。一项研究中,839例症状评估显示,在430例发生心源性事件的患者中4周内出现预警症状,80%患者在事件发生一小时出现症状,其中胸痛(46%)、呼吸困难(18%),且女性呼吸困难更常见。其他诱发因素还包括血脂异常、高血压、吸烟饮酒、过量咖啡因摄入、锻炼过度或不足、肥胖、糖尿病及心脏器质性疾病家族史等。

最后如何预防和处理,送给大家一首预防诗歌:

三高肥胖需注意,暴饮暴食不可取;

少烟少酒不熬夜,适量运动不逞能,

遇到事情往开想,咖啡饮酒莫过量,

及时评估基础病,如有不适尽早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