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特色医疗 >> 正文

特色医疗

创新技术攻克世界难题 复杂先心病患者成功获救

作者:张明奎 发布时间:2017-05-25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近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吴清玉院长采用创新性技术,为一例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成年患者成功实施手术治疗。该技术解决了传统手术容易出现房室传导阻滞,肺动脉瓣反流,心功能衰竭等缺点,是治疗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及瓣下狭窄的新技术、新方法。

图片12.jpg

吴清玉教授(右一)、张明奎主任医师(左一)为患者进行心脏手术

  患者,男,25岁,发现口唇青紫及心脏杂音20余年,曾在北京某三甲医院诊断为:复杂先心病,右位心,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室间隔缺损,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狭窄,阵发性室上速。近年来,多次出现晕厥。患者曾到多家医院求治,由于病情复杂,手术风险高,一直没有得到治疗。后经介绍慕名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吴清玉院长亲自主持患者的病例讨论,制定了详细的检查及治疗方案。并于4月12日,亲自为患者实施手术。术中发现:患者为右位心,大动脉转位,主动脉位于左侧,肺动脉位于右侧,右心房及功能右心室位于心脏正后方,术中显露非常困难。室间隔缺损直径约30×30mm,房间隔缺损10×15mm,肺动脉瓣为两叶,重度狭窄,肺动脉瓣下及流出道严重狭窄。由于心房正位、心室左攀的矫正型大动脉转位患者,心脏传导束位置异常,修补室间隔缺损和切除流出道肥厚肌肉极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手术风险巨大。

  术中行肺动脉瓣成形,修补了室间隔缺损及房间隔缺损,采用人工血管建立功能右心室与肺动脉通道。这样右心室血液可以通过原有的流出道、修复的肺动脉瓣与肺动脉连接,又可以通过人工血管与肺动脉连接,该方法避免了流出道疏通造成的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在超声与介入影像、麻醉、体外循环、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团队的紧密配合下,患者恢复顺利,近期可以出院。

图片13.jpg

张明奎主任医师(左一)为患者术后查房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先天性心脏病,传统手术方法效果差,极易造成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和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吴清玉教授带领心脏中心团队采用独特的创新方法,解决了治疗该疾病的诸多技术难题,为矫正型大动脉转位合并肺动脉狭窄患者带来了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