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清华一附院成立诊断质控学组

作者:杨瑞华 来源:三级评审办 发布时间:2024-04-1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影像诊断相关学科是重要的平台科室,不仅要为临床相关科室,如心血管、呼吸、神经、骨科等,提供高效优质的诊疗依据和诊疗效果评估,还要让患者体会到温馨、高效、便捷的服务,直接影响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以心血管、儿科、急危重症和肿瘤治疗为特色,影像诊断在支撑优势学科建设方面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

  2024年3月,为响应国家号召,我院成立诊断质控学组,成员包括放射影像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和核医学科5个医技科室医学影像和检验不但是诊疗的首要环节,也是非常重要一环,而病理科又被称为“医生的医生”,关系到肿瘤性质的界定、相关手术方案的制定、手术的范围,甚至患者的预后。成立诊断质控学组,增进各医技科室间的业务交流及科研学术协作,激发医学诊疗创新意识,不但有助于发挥影像诊断综合优势,为临床提供更精准的诊疗依据,提升我院医疗诊断水平和医疗质量,还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全链条、闭环式服务,从而在全诊疗流程上改善患者就诊体验,更重要的是提升诊疗效果和效率。

  4月3日,诊断质控学科组召开第一次工作会暨启动会,副院长张东亚、超声科主任王廉一放射影像科/核医学科主任刘晶哲检验科主任文江平病理科主任翁艳、医务处副主任赵禾,三级评审办公室杨瑞华参会。

1.jpg

  张东亚介绍了诊断质控学组成立的背景和意义。2023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关于推动临床专科能力建设的指导意见》和《评估办法》,指出临床专科是医疗机构围绕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疾病领域,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诊疗为链条,通过优化内部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强化专科优势,融合多个传统临床科室或学科,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诊疗服务的组织或平台。传统意义上的学科是按照医学教育和治疗手段划分的,如内科、外科,而现在的临床专科强调以器官为中心按照疾病诊疗链条、围绕患者的救治需求进行划分,如心血管系统疾病,涉及内科、外科、影像、麻醉、重症等多个学科。超声和放射影像在我院心血管、儿科和危重症救治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复杂先心病诊断方面,更是走在全国前列。国家开展评估也是围绕对疾病的诊疗能力和对患者服务水平来进行,以提升核心竞争力为目的。作为清华大学的附属医院,整合放射影像科检验科、超声医学科、病理科和核医学科成为一个诊断学组更是一个质控平台,这个学组与平台不但要通过诊断阳性率、危急值等关键数据做好业务质控,还要积极承担临床教学职责,努力提高科研水平,推进医、教、研同步发展,培养更多高水平专业技术人员。学组成立后要积极发挥职能,一方面通过举办学术大讲堂、组织专业知识交流和技能培训等,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技能水平,全面提升影像诊断学组在业界影响力和学术地位;另一方面还要定期检视影像诊断质量,以问题为导向讨论分析各学科质控数据并形成工作报表,反馈给临床相关科室,同时上报医政主管部门,为临床诊疗提供准确有力的支撑,促进医院服务能力、技术能力、质控和管理效率整体提升。此外,他强调学科建设对标规培基地建设、医院三级评审及“国考”要求,重点关注医疗质量的持续改进,把学科建设和质量控制落到实处。

2.jpg

刘晶哲张东亚王廉一(左起至右)

  王廉一认为,诊断质控学组的成立为组内各科室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学习机会,同时,学组也应注意加强与临床科室的紧密联系,互相促进,共同提升。此外,王廉一还针对性地提出了现阶段各医技科室共同面临的一些建设难题,例如提高医技科室空间布局的合理便捷性、保证就诊环境的连续性舒适性、增强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联等。会上各科主任就相关问题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力争尽快解决。

  刘晶哲指出,成立诊断质控学组后,各科室要联合组织质控,定期挑选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随访,并将发现的问题反馈给临床科室,主动延伸医疗质量管理链条,最终达到医技与临床互相促进,持续改进的效果。同时,在科研和学术交流方面也要积极推进,充分整合利用现有的学术交流平台,包括依托国家一类继续教育项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高级培训班”持续开展专项技能培训,夯实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在北京市一类继续教育项目“清华大学影像医学大讲堂”基础上,将超声、检验、病理等医技科室吸纳进来,增设医学诊断大讲堂,分期分主题开展,丰富现有的学术交流内涵,更专业的发挥学科作用。检验科主任文江平病理科主任翁艳和医务处副主任赵禾均肯定了学组的成立。

  会后,诊断质控学组将进一步完善工作规划,整合医院学科优势、强化院内外学术交流,打造一个优质的专业技术平台,不断打磨和提升诊断水平,为疾病诊治提供强有力的支持,从而保障患者就诊安全、提升救治效率,全面改善患者就诊体验。

学组成员介绍

1 放射影像科/核医学科

  放射影像科与核医学科目前已经发展为包括普通X线、CT、磁共振及介入在内的综合性医学影像学科。现有医师19名,其中正高职称1名,副高职称7名;技师队伍包括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9名。放射科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一台3.0T MR、两台1.5T MR;双源CT、256 层CT、数字胃肠机、3D乳腺机、3台DR、3台移动DR及骨密度机。核医学科也拥有国际先进的设备:一台PET/CT和一台SPECT/CT。科室装配最新的全院数字化图像存储及传输系统,即全院整体化PACS系统,实现了放射和核医学的影像结合,更好地服务于全院各科室及周边医院的患者。放射医师团队按人体系统划分专业组,专人对接临床影像支持,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绩,每年主办国家级、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已完成清华医学科研基金及首发基金课题多项,目前国家级、北京市级和清华大学在研课题各一项,研究经费共计200多万。近几年已在国外SCI发表论文4篇、国内核心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

3.jpg

3.0T MR

4.jpg

PET/CT

2 检验科

  检验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医学实验室,是北京市检验技师培训基地。目前在职人员4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7人,本科32人;正高职称1人,副高职称4人,中级职称27人,参与和主持多项科技部和朝阳区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医学核心期刊发表论文百余篇。

5.jpg

  实验室已开展临床检验项目300余项,设有临床化学、临床血液学、临床微生物学、分子诊断、自身免疫等多个专业技术平台,拥有50多台大中型检验仪器设备,包括模块化生化与免疫分析流水线、血液分析与阅片流水线、微生物培养与质谱鉴定系统、凝血分析仪、血栓检测仪、流式细胞仪、毛细管电泳仪、数字PCR仪、快速核酸检测系统等。全体检验人始终以院训“严谨为医,诚信为人”为指引,以ISO15189标准建设实验室的质量与能力,服务患者和临床,为建设一流大学附属医院努力奋斗。

6.jpg

3 病理科

  病理科成立于1964年,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新技术应用与科室建设等方面取得了较大发展。承担着全院各临床学科的病理诊断、教学及科研任务,目前年外检量约1.5万余例、细胞学量约1.2万余例,标本来源覆盖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皮肤、乳腺、头颈、心脏、骨及软组织等。病理科目前有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4人。目前科室开展的项目包括石蜡切片、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术中快速冰冻切片、妇科及非妇科液基细胞学、脱落及细针穿刺细胞学。分子病理实验室逐步建立,目前已建立FISH等分子检测平台。病理科现拥有一整套先进的病理技术设备:德国Leica石蜡切片机、全自动脱水机、包埋机及冰冻切片机,自动包埋盒打号机、数台Olympus显微镜、七人共览显微镜、免疫荧光显微镜、PCR仪、病理图像自动分析系统、拥有与全院信息系统联网的病理报告系统等。

7.jpg

4 超声医学科

  超声医学科现有全职医师11名,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4名。影像学博士学位1名,硕士学位5名。先进设备:科室现有彩超机12台、床旁彩超2台,采用超声图文工作站对报告及档案实行电脑化管理,并与医院PACS网络接轨。拥有EPIC7、VOLUSON E10、LOGIQ-E9、VIVIDE95、声科高端E超及术中超声、便携式彩超M9等高档彩超仪器和先进的超声影像管理系统。

  可开展多种超声诊断及治疗项目。包括心脏、腹部、妇产、泌尿、小器官、血管、介入等多个专业。技术特色:1. 高质量完成各项超声影像学检查,预约时间短,高峰就诊季节采用周末及节假日加班来保障患者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检查;2. 影像学与临床科室密切结合,在术中超声检查等需要超声实时监测评估的多个科室,为优质高效的手术治疗提供了切实保障;3. 我院在出生缺陷管理、胎儿产前筛查工作享有盛誉,朝阳区综合质控管理名列前三。主要医疗业务:腹部、妇产、心脏、血管、体表器官及软组织、胸腔、胃肠、介入、声学造影等多种脏器结构及检查。

8.png

  超声医学科连续多年完成国家级及北京市继续教育项目,多次在医院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中取得好成绩,荣获2023年度医院先进集体。

  (相关阅读:清华一附院成立急危重症学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