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导管消融巧除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后房颤患者的“心结”!

作者:刘建国/谭鹏进/张艺民 来源:心脏中心 发布时间:2024-01-2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据研究表明,缺血性脑卒中1/6~1/5由心房颤动所致。心房颤动患者缺血性脑卒中风险是非房颤患者的4~5倍,且将导致近20%致死率及近60%致残率。

  心房颤动对心功能、中枢系统功能等的损害亦不容忽视。早期、规范、积极的治疗对提高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家庭及社会经济负担均有重要意义。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成人电生理团队已开展了近15年的房颤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技术全面成熟,并逐步拓展至高龄、心衰及长期血液透析等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作为一种微创治疗,是通过外周静脉血管将一根尖端可以释放射频电流的特殊导管送入心腔,通过对病灶部位或异常传导束进行准确“放电”消融,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然而一些患者,如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封堵术后的患者因卵圆窝大部分被封堵伞占据,造成房间隔穿刺及后续消融导管操作难度明显增加。为治疗此类患者,我院成人电生理团队挑战难度,精益求精,在前期细致准备基础上,副主任医师刘建国、谭鹏进及主治医师张艺民等近期成功完成2例封堵术后的心房颤动射频消融,其中1例合并希氏束旁房速。

  72岁女性患者,两年前因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接受封堵手术,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此次因阵发性心房颤动来我院就诊。在完善术前常规准备基础上,术前进行左房肺静脉CTA,团队成员经过仔细阅片,确定卵圆窝封堵后剩余可穿刺部位,术中精准定位,于封堵伞后缘外侧成功进行房间隔穿刺(图1),随后顺利完成双侧环肺静脉前庭消融。

1.jpg

  另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合并高血压病,2年前接受了卵圆孔未闭封堵手术,有明确阵发性心房颤动病史2年余,近1个月发作性心悸加重,急诊心电图记录到了快速、规整、窄QRS心动过速。此次入我院准备进行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窄QRS心动过速的机制及消融,同时进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术前左房肺静脉CTA显示卵圆窝封堵伞后下缘为可穿刺部分,术中心内电生理检查明确窄QRS心动过速为间隔房速,且右房激动标测显示his束旁激动最为提前,于卵圆窝封堵伞后下缘成功穿刺进入左心房,左房激动标测心动过速左侧房间隔晚于右侧间隔,证实右侧his束旁为房速靶点,完成环肺静脉前庭电隔离(CPVAI)后,于his束旁成功消融房速(图2)。

副主任医师刘建国在为患者进行导管射频消融术

  麻醉科团队平稳的全身麻醉,为顺利完成消融提供了保障,两位患者消融术后恢复良好。主任医师商丽华对成人电生理团队术前、术中注意事项给予了悉心指导。

  房颤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明显增加,在80 岁以上人群中高达 7.5%。随着老龄化时代的来临,房颤患者日益增加,对医务人员来说也是一大挑战。治疗方式除了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之外,房颤导管消融术经过1998年以来的广泛应用,安全性和有效性已经得到了临床验证,被中华医学会心脏电生理和起搏分会、美国心律学会、欧洲心脏病学会相关房颤治疗指南一致推荐。越来越多的房颤患者从中获益,告别了颤动的节奏,恢复了健康心跳。

专家出诊安排

4.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