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医路春光丨应建有:“镜”益求精,做“生命中枢”的坚实守卫者

来源:神经外科 发布时间:2023-07-1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编者按:在守卫人类生命健康的道路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疫情当前,勇敢逆行;无影灯下,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春风化雨,匠心传承……医者,就如立春后的暖阳,有了他们,一切就有了生的希望。他们永远自带光芒,闪耀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为了展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专家们的风采,我院全媒体平台特开设【医路春光】栏目,谱写医师故事,分享动人点滴,展现最真挚的医者情怀,呈现别样的医者风采,敬请期待!

践行“医者仁心”,笃行“医学工匠”。

——应建有

4.jpg

  脑是人体的神经系统中枢,是思想活动的摇篮,是人体的最高“司令部”。而长在颅内的肿瘤或病变,就如同一个个定时炸弹,时刻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神经内镜技术作为微创神经外科的突出代表,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全切率高、并发症少等优点,可以做到多角度、全方位抵近观察病变,极大提高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作为神经内镜方面的专家,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应建有擅长应用神经内镜微创手术治疗神经外科疾病,对重症颅脑外伤、脑出血临床救治经验丰富,全心全意做好百姓“生命中枢”的守卫者。

人物档案

  应建有,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主持工作)。

  兼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中青年医生临床研究及转化实践基地副主任、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脑出血内镜救治分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动物实验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公共卫生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技项目评审专家库成员、北京市武术运动协会医武融合专委会专家委员、北京市朝阳区医学会鉴定专家库成员、北京市朝阳区知识产权运营服务体系建设专家库成员。

01 十六年的坚持,锐意进取攀高峰

  应建有从事神经外科工作十六年来,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专业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的提高,他深刻认识到要为患者驱除病魔,仅有满腔热情是不够的,必须有真才实学,“打铁还得自身硬”。因此,他结合临床实践,孜孜不倦地钻研医学理论,系统掌握本学科专业知识,及时了解国内外医学发展的最新动态,不断更新知识促进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

5.jpg

应建有(右)为患者手术中

  2017年7月,从事临床工作十年后,他以专业第一名的成绩考取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的博士研究生,在我国神经内镜泰斗张亚卓教授的指导下,系统学习了先进的微创理念和神经内镜技术,研究先进的多模态影像融合、神经导航及脑功能区的精细定位等微创辅助技术,临床和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提升。

  2020年8月在顺利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他怀着满腔的热忱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

02 春风化雨,身体力行做表率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建有平时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政治修养。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视患者如亲人,把自己的满腔热情全部投入到为患者服务上。工作中,他全身心投入,常和团队说的就是“有我在”。不论是颅底肿瘤高难度复杂手术,还是气管切开常规操作,乃至吸痰、拍背的基础护理,他都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始终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带动全科同志扎实工作,无私奉献。在为患者积极治疗的同时,一有时间,他就深入病房与患者沟通、谈心,耐心安慰,增强患者与家属共同战胜疾病的信心。

  一张张笑脸,一句句谢语,一条条表扬,一面面锦旗,是对应建有无私付出的最好回报。作为科室负责人,他不仅个人廉洁自律,还严格要求科室同志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营造廉洁行医的良好氛围。

6.jpg

应建有参加新华网健康节目直播,科普疾病防治知识

03 建章立制,科学管理出效益

  作为神经外科的学科带头人,应建有为科室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蓝图规划,他一手抓医疗服务质量,一手抓临床医疗技能。以“十八项核心制度”为抓手,狠抓落实,健全科室制度,完善会诊及疑难患者讨论制度、病历检查及医疗质量检查制度,明确各成员的工作职责,促进了医疗服务质量的显著提高。神经外科设立了亚专业组,以老带新,由高年资经验丰富的专家带教年轻医师,起到了良好的“传、帮、带”作用。为了便于患者就医,科室还特别开设了脑积水特病门诊和垂体瘤专病门诊,丰富了神经外科门诊范围,不仅有利于患者精准就诊,而且还使一部分原来易于漏诊的患者得到了及时的诊断和治疗,同时也对科室所开展的工作起到了较好的宣传作用。

  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国神经内镜事业开拓者张亚卓教授的关心与指导下,应建有带领神经外科团队不断拓宽新业务,积极开展新技术,先后完成了显微镜下功能区肿瘤切除手术、神经内镜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手术、神经内镜下颅内血肿清除手术等标志性手术,应用了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功能磁共振、神经导航、术中超声、CUSA及等离子、脑组织微牵拉技术等神经外科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为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我院神经内镜技术也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常规到复杂、从单一到全面的飞跃式发展历程。

7.jpg

  目前神经外科已全面开展神经内镜经鼻手术、神经内镜经颅手术以及脑室镜手术治疗各种颅底及脑室肿瘤、脑出血、脑积水、蛛网膜囊肿等神经外科疾病。开展的功能性垂体腺瘤的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术后影像学和生物学双重达标,技术与国内先进水平同步;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外伤性脑内血肿、亚急性硬膜下血肿,创伤小、恢复快,部分患者经神经内镜微创手术完全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无遗留任何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重型颅脑损伤、脑出血的手术救治成功率高,使众多昏迷和濒临死亡的危重患者获得新生。

04 未来可期,辛勤耕耘结硕果

  应建有2020年7月作为引进人才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工作后,他将自己掌握的知识和技术用于临床实践,积极参与学术交流,紧跟国内学科前沿。

  在2021年全国内镜神经外科学术大会上,应建有团队应用4K内镜开展的“神经内镜经鼻侵袭性垂体腺瘤切除术”手术视频在大会主会场循环展播,并进行“多模态影像神经导航技术在内镜经鼻颅底肿瘤手术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

8.jpg

  在2022年第十二届中国慢病管理大会脑血管病论坛上,进行“高血压脑出血的内镜微创治疗”的专题报告,分享了脑出血神经内镜手术方面的工作,先进的经验被大会推荐向基层医院进行推广。在2022年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培训学院举办的“神经内镜适宜技术推广与应用学术讲座”上,作为专家团队成员受邀担任会议主持、点评。此外,他还将作为代表参加即将召开的中国医师协会第五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

  在科研方面,应建有参与完成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项目(“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等研究课题,发表SCI论文9篇,获得软件著作权4项,发明专利4项,实用新型发明专利3项,参编《内镜经鼻颅底外科手术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诊治中国专家共识》1项,参编《内镜神经外科学(第3版)》《神经内镜技术临床应用》《内镜下三脑室底部造瘘》著作3部,获地市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

  精神经百炼,锋锐坚不挫。在应建有的带领下,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团队紧跟学科发展方向,紧握神经内镜技术发展成熟的历史机遇,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以神经内镜精准微创手术为特色深化学科建设,在微创化、精准化、个体化的现代微侵袭神经外科发展道路上不断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