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这9种“痛”你感受过吗?听听中医说“疼痛”

作者:张曦元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疼痛,是一种不愉快的感觉体验,我们每个人都经历过疼痛,给我们的身体和心理都带来了痛苦。疼痛的发生机制比较复杂,不仅仅与实际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相关,也和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相关。

1.png

  虽然疼痛给我们带来了痛苦,但是也无需对疼痛一概否定,它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生物防御报警功能,它是身体发生异常的信号,我们对此应该予以重视,不能为了缓解疼痛而盲目地止痛。应该从根源上了解疼痛的起因,从而对症治疗,如果掩盖了疼痛,虽然短时间内消除了痛苦,但是可能会贻误病情。

No.1 中医对疼痛认识

  中医认为,疼痛的产生主要取决于气血运行是否通畅,经过历代医家的经验总结,将各类疼痛的机制高度概括为“不通则痛”与“不荣则痛”。

  1.不通则痛

  《黄帝内经》曰:“寒气入经则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这是中医“不通则痛”的最早依据。现在临床最常见的疼痛致病因素就是“风寒湿杂合而至”,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故而引发疼痛。现代人的精神压力较大,容易肝郁气滞,情致不畅同样会导致气机阻滞,从而引起疼痛。如果饮食辛辣油腻,而且习惯久坐,户外活动减少,日久则痰湿内生,渐渐出现血脉瘀阻,亦会导致疼痛。因此,疏通气血、活血化淤、祛风除湿是治疗的关键

  2.不荣则痛

  对于“不荣则痛”,可以作一个比喻,就好比我们的细胞因为饥饿营养不足而哭泣。“不荣则痛”也是十分常见的的一种疼痛类型,多见于身体虚弱者和中老年人,由于气血不足、津亏液少或者阳气亏虚,导致无法荣养脏腑经脉,故而出现疼痛。针对这一类型的痛疼,采取补益气血、荣养筋脉、温阳通络是治疗的关键

No.2 疼痛的分类

  1.胀痛:疼痛且伴随胀感。可以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出现,但以胸胁部、胃脘部和腹部最常见。多因气机郁滞所致。

  2.刺痛:疼痛如针刺,且部位固定不移。多因瘀血阻滞所致。全身各处均可出现刺痛症状。

  3.绞痛:痛势剧烈如绞割者,称为绞痛,其特点是有剜、割、绞之感,疼痛剧烈且难以忍受。多为有形实邪突然阻塞经络闭阻气机,或寒邪内侵,气机郁闭,导致血流不畅而成。临床常见有心绞痛、胆绞痛、肾绞痛、以及寒邪内侵胃肠引起的脘腹痛等。

  4.窜痛:疼痛部位游走不定,或走窜攻痛称为窜痛。其特点是痛处不固定,多为风邪留着机体的经络关节,阻滞气机,产生疼痛。多见于风湿痹证或气滞证。

  5.灼痛:痛处有烧灼感,称灼痛。其特点是感觉痛处发热,如病在浅表,有时痛处亦可触之觉热,多喜冷凉。多由火热之邪串人经络,或阴虚阳亢,虚热灼于经络所致。可见于肝火犯络两胁灼痛,胃阴不足脘部灼痛及外科疮疡等证。

  6.冷痛:痛处有冷感,称冷痛。其特点是感觉痛处发凉,如病在浅表,有时触之亦觉发凉,多喜温热。多因寒凝筋脉或阳气不足而致。

2.png

  7.重痛:疼痛伴有沉重感,称重痛。多见于头部、四肢及腰部。多因湿邪困阻气机而致。多见于湿证。

  8.空痛:痛而有空虚之感,称空痛。其特点是疼痛有空旷轻虚之感,喜温、喜按。多为精血不足而致。可见于阳虚、阴虚、血虚或阴阳两虚等证。

  9.隐痛:痛而隐隐,绵绵不休,称隐痛。其特点是痛势较轻,可以耐受,隐隐而痛,持续时间较长。多因气血不足,或阳气虚弱,导致经脉气血运行滞涩所致。

  疼痛既是症状,也是信号,不同的疼痛方式代表的含义也不同,我们需要予以鉴别。当病因明确,可以适当使用药物来缓解症状。如果病因尚未明确,则不能为了消除疼痛就盲目地吃止痛药,这样不仅不利于治疗,还会掩盖症状。如果发生疼痛,应及时到专业的医疗机构就诊,明确诊断后再对症治疗。

3.png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