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华信医院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正文

院庆50周年专题

院长吴清玉在院庆大会上的讲话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

  在喜庆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大学一附属医院)50周年华诞的日子里,请允许我代表医院党政领导班子向莅临庆典的各位领导、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帮助医院建设与发展的所有上级领导、兄弟单位,社会各界朋友表示最衷心的感谢!向为着医院发展,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历届领导和职工、家属以及与医院共同攻艰克难的离退休老职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前身是华北无线电器材厂、北京电子管厂、北京有线电厂卫生科三厂(所) 合并组建的“北京市酒仙桥职工医院”,创办于1959年2月,至今已走过了50年漫长曲折的成长之路,医院的名称先后为“北京市酒仙桥职工医院”、“第四机械工业部第四0一职工医院”、 “北京酒仙桥医院” 代号为“电子工业部四0一医院” 、“电子工业部北京电子总医院”、 北京酒仙桥医院、“清华大学酒仙桥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二名称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这一个个带有历史烙印的名称更迭记载着在我院各个时期的发展历程,50年来医院担负着酒仙桥新兴电子工业区30万人口的医疗预防保健的重任,为共和国的电子工业生产、发展、职工和家属健康作出重要贡献,被誉为电子城里“生命的卫士”,曾有过令人兴奋的辉煌。沧桑的岁月记载着广大职工可歌可泣的创业故事,也凝聚了历届领导的心血和辛劳。半个世纪岁月如歌,今天的医院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为一体的学科齐全的综合性三级医院。

  医院目前占地面积5.2公顷,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编制病床500张,实际开放床位550张,年门急诊65万余人次,住院患者1万多人次。承担了酒仙桥地区工厂、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9个托幼园所、6所小学、3所中学以及8个社区约8万居民的卫生防病和妇幼保健工作。全院在职职工1220余人,其中医务人员近1000人,约占80%。设有心脏、消化、泌尿3个医学中心,医疗、医技科室38个。附设2个研究所及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959年初建院时,技术力量较薄弱,医院只能处理一般常见疾病。60年代初各项工作走向正轨,制订各级大夫培养计划,完善技术操作规程,定期请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军区陆军总医院、北医三院的专家教授来院会诊、查房、手术,业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到1963年除几种法定传染病,部分脑外科疾病,精神病转院外,其它因技术或设备转院的极少,基本上能独立自主解决医疗问题。即使在文革期间,医院还在中西医结合方面进行了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文革后,医院初步恢复和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各级人员的职责条例,增设病房,扩充床位,增添先进医疗设备,成立了院医疗技术委员会,使医院的工作秩序步入正轨,医疗技术水平得到恢复、提高和发展。

  70年代戴庆麟院长作为北京市高血压防治科研协作组副组长,负责北京地区高血压防治科研工作,组织开展了以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心血管病人的群防群治。为酒仙桥地区电子工业的数十万职工进行了高血压普查。并以各厂保健站为基础,建立起广泛覆盖各工厂的高血压病防治网络,为患者建立档案,发放药品,全面管理治疗高血压病患者,收到良好效果。1979年医院组建了高血压研究室,配合北京市的科研任务,重点研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高血压的防治。80年代初我院又与协和医院合作在高血压病防治网的基础上开展了糖尿病防治工作,防治工作成果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多次组织来人参观学习,并将我院的高血压糖尿病防治模式称之为“中国模式”收录于《国际糖尿病联盟年鉴》。

  80年代开始,院领导班子为加速医院建设和发展制订了“医院发展规划”,配齐了中层干部,提拔了一批优秀的医护人才,加强了病房管理和护理工作。采取各种形式与渠道,注重智力投资,坚持举办外语学习班,提高医务人员外语水平。派部分人员出国考察、参加学术会议和交流。同时医院加大医疗设备的更新与投入,1987年在北京市率先引进了CT设备,使医疗诊断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在当时的电子部领导、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广大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医院的医疗、预防、保健、教学、科研工作得到全面快速发展。

  90年代后,医院软硬件建设进一步加强,被评定为三级合格医院。医疗科室在二级分科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专业化发展。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使各科室具有了自己的专业特色,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如中西医治疗急腹症、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医治疗不孕症、高血压、糖尿病的防治等,医院不仅能解决各疑难重症,完成各种大、中型手术,包括心、胸、神经外科手术,还可指导所管地区及朝阳区中、小型医院的医疗业务工作,接受他们转来的疑难重症的诊治、会诊工作。部分专业科室的业务水平已逐步达到北京市和全国先进水平,如新生儿的危重症抢救及监护、检验科的生化、常规检验以及内窥镜介入手术等。医院在不断推行和完善计算机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加强经济管理,进行成本核算,增收节支,堵塞漏洞。进行人事制度与分配制度改革,中层干部和全院职工实行竞聘上岗,优化了干部队伍和人员结构,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率,医疗工作持续进步。

  2003年并入清华大学后,医院确定了“突出专科,综合发展”方针,引进知名专家和高学历业务骨干,使医务人员结构不断优化。截止目前,医院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医务人员达170名,高级职称以上专业技术人员134名,为医院的发展提供了必需的人才保障。购置了双C臂血管造影机、64排CT、磁共振等一批先进设备,成立心脏医学中心、消化医学中心泌尿医学中心,开展高新的医疗技术及检查项目,使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2009年新的住院大楼全面投入使用,极大改善了患者的住院条件,医院的品牌、信誉大大提升。

  心脏中心外科是一个以治疗复杂、危重和疑难心血管疾病为特色的中心,从出生11小时大动脉调转手术到83岁高危老人心脏的搭桥术,心外科团队采用多种创新技术治疗先天性心脏病、冠心病、瓣膜病、夹层动脉瘤等各种心脏疾病。在某些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吴清玉教授独创的全新概念的“三尖瓣下移畸形”的解剖矫治术,重新构建右心室,三尖瓣,使98%以上的病人免除了换瓣手术,是心外科领域的重大突破和进展。心内科在冠心病、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儿科是医院重点学科,在新生儿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诊治等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该科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中的高危围产儿救治中心。

  为促进重症医学发展,以我院ICU(重症监护)为核心,组建了远程音视频会诊平台,惠及京内外29家医院,解决了危重病人远距离会诊的问题,为抢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

  医院的科研教学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逐年增加,SCI收录论文15篇。已经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医学发展基金”、“十五”攻关等国家级、省部级和校级科研课题47项,资助金额达1620万元人民币。从1978年至2008年30年间,医院共获得各级各类科研成果奖43项。已培养博士生10人,硕士生5人。

  医院的国际交往日益增加,学术地位不断提高。每年都有超过50名的各国、各地区专家学者来院进行学术交流。近年来医院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华盛顿大学医学院、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大阪国立心血管中心、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台湾长庚医院等院校和医疗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特别是2007年5月成功承办了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S)第15届年会。此次年会是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自成立15年以来,首次由中国大陆承办。参会代表总数近千人,其中来自境外代表385人,分别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欧美等世界胸心外科领域顶级的专家学者40余位参加了会议,极大提高了我院的学术地位。多次应邀赴菲律宾等多国医院,为先心病患者手术会诊。充分代表了我院心脏外科在国际学术届的整体实力和水平。

  50年的发展历程中,医院始终坚持服务社会的公益性质,为北京市、朝阳区,特别是酒仙桥地区居民提供医疗保障和预防保健服务,并且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以及北京市的重大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建院初期痢疾、麻疹、肝炎、百日咳、流脑、白喉、乙脑等传染病流行,预防保健科经过不懈努力,使酒仙桥地区各种传染病发病率逐年下降。劳动卫生职业病研究所为防治职业病、职业中毒也作出显著成绩。1976年唐山地震,全院职工在紧张的抗震抢救工作中,发扬艰苦奋斗、连续作战的作风,设立临时医疗点,在帐蓬里给病人做手术、接生婴儿、抢救危重病人,受到地区好评。共接待唐山转来救治伤员88名。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在现实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医院始终没有忘记服务社会,服务人民的宗旨,无论是抗击非典、奥运保障、汶川抗震救灾,还是问题奶粉筛查、甲型流感防控以及对农村、贫困地区的对口支援工作中,医院都能够为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3年4月,在医院交清华大学领导后的第10天即被指定为北京市防治SARS定点医院。在学校的有力领导下,通过全院职工共同努力,共收治137名非典患者,抢救危重病例40多例,治疗效果保持北京市先进水平,工作人员实现了零感染,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16名职工受到中组部、卫生部、北京市和清华大学表彰。

  50载辛苦耕耘,春华秋实,培养了全院职工在危难中求生存,创新中求发展的理念。回顾那激情的年代,我们充满了光荣与梦想;翻开那珍贵的文献,字里行间展示出医院的历史就是一部创业的历史、奋斗的历史、发展的历史。

  顾秉林校长说:“我校发展医学学科是坚定不移的,一流的附属医院是发展医学的基础,希望全体医务人员团结协作,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突出专科,形成特色,为建设一流医学和生命科学学科做出贡献。”50年的历史积淀为我院的发展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展望末来,任重而道远。我们面临的形势是严峻和紧迫的,要做的工作是艰巨而复杂的,在这面临挑战和考验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积极投身卫生改革,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突出专科,综合发展”的方针,秉承“严谨为医,诚信为人”的院训,在院党委行政的带领下,在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发扬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行胜于言”的校训校风,提升实力,升华品牌,加快发展,院兴我荣,院兴我幸。全院职工要团结一心,用热情、智慧、奉献精神打造医院品牌,争创一流医院,以优势品牌服务回报社会。

  最后,祝各位领导和同志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阖家幸福。祝我们的医院更加兴旺发达,我们的未来更加灿烂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