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致敬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

作者:托亚 来源:党政办宣传组 发布时间:2022-06-0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里,有这么一群人,你经常见到他们,却不知道他们的名字。他们的话不多,但遇到困难,他们总是第一时间赶来。一日三餐,有他们的身影;风霜雨雪,他们从未缺席......

细微保安康

  医院门口参与预检分诊的保安,是患者来院就诊时第一个见到的人,时间长了,他们对那些经常来开药或进行血透的患者情况已略知一二。“这个小伙子常年需要透析,家里只有一个老母亲定期推着轮椅带他来医院......”话音未落,保安小张已经冲过去,从老人手里接过轮椅,帮助扫码、流调,让他们快速进入医院。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16.jpg

  疫情之下,医院门口的值守异常重要。作为保安队队长,韩立冬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个日夜坚守岗位了。严格监督保安人员工作状况,带领保安队维护出入口秩序,防止扎堆聚集,遇到有困难的患者及时帮助协调解决问题......黝黑的皮肤虽然已经被晒伤,但他始终坚持不渝。

  总务党支部书记、保卫处主任张卫东一直带头奋战在抗疫一线,有时干脆就住在医院。他说,身后有一千多名职工,还有信任我们的患者,保障他们的安全,我义不容辞。根据疫情防控要求及医院实际情况,保卫处在西门设置疫情防控岗和治安岗,认真查验进入医院的车辆和行人,逐一测量体温、登记信息,把好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对外来物资配送车辆,自进入医院至卸货离开进行全程监督,最大限度地减少风险。同时安排专人对院区进行不间断巡查,提醒患者规范佩戴口罩,疏导院区内等候就诊的患者及家属,避免聚集,第一时间处置安全突发事件。保卫处还加强医警联动,同执勤、同巡逻、同检查,做到信息互通、防范共谋、平安共筑,进一步筑牢医院的安全防线。从清晨到夜晚,总能看到他们的身影。“虽然我还不是党员,但我现在正在用党员的标准时刻要求自己,主动向党员看齐。”保卫处年轻干事王德森说道。

  他们英姿飒爽,他们细致入微,他们勇往直前,他们百折不挠,这造就了保卫处全体职工坚定的信念。从细微之处见真章,于平凡之处守初心,有他们在,我们安心!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18.jpg

慧心调美味

  民以食为天,“吃”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曾经有一位患者说过,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三餐是他吃过的最好的“病号饭”。

  “做一份病号饭看似简单,但是想要让住院患者都满意其实并不容易。”临床营养科主任崔慎梅说。现在我们的餐桌丰富了,如何吃得营养、吃出健康是他们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医嘱交代饮食有特殊要求的住院患者,负责患者三餐的营养食堂主动作为,在点餐系统里设置特别栏目,标注热量及食品属性,做到清晰又有针对性。

  在厨师长杜贵虎的带领下,营养食堂的大厨们各司其职,各尽所能,在菜品安排上,达到荤素合理搭配,色香味俱全,让患者吃得既美味又健康。疫情之下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医院取消了探视,除了必需品,尽量减少患者家属来院的次数。对此,医院特别为住院患者增加了水果套餐和各种小食品,营养师会根据医嘱和患者病情,提醒患者饮食注意事项,纠正不良饮食习惯,助力患者早日康复。

  公彦明是医院职工食堂的厨师长,为保障全院职工的就餐安全,降低疫情传播风险,在人员减少、工作量加倍的情况下,他带领全体人员一起加班加点,全面加强环境消杀,加固“舌尖上的安全”。在职工就餐方面,职工食堂开展了多项改革措施,每日制定营养菜单,并以多种调研方式与职工进行沟通,努力满足大家的就餐需求。除了一日三餐,职工食堂还增加了水果、糕点、各种小吃的供应,不仅让大家吃的饱,更要想办法让大家吃得好。为了避免人员聚集,医院采取分时段取餐模式,取消堂食。每天早上四点多,食堂的师傅们就开始准备一天的食材,除了日常的工作,他们每天最多还要完成三千份的打包工作。问及是否辛苦,负责打饭的阿姨摇了摇头,尽管隔着口罩,但依然能感受到她的笑容。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20.jpg

  医院是特殊场所,食品安全非常重要,杜贵虎和公彦明每天对食材严格把关,食材可溯源,同时加强对第三方供应商的管理,坚决遏制隐患。“在这里工作责任重大,不容有一丝马虎和将就”。崔慎梅说。

  锅碗瓢盆,奏出动听乐章,油盐酱醋,烹出世间百态。油盐和锅勺,餐盘与水池,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中,日复一日的坚守,用心书写着属于他们最美的不平凡。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22.jpg

平凡筑堡垒

  在医院里,你也许看见过这样一个人:不论工作日还是周末,不论是冰天雪地还是烈日酷暑,他经常骑着一辆不是很新的自行车,在医院四处“溜达”,有熟悉或不熟悉的人见到他,会把他“拦”下,说办公区哪里卫生间堵了,哪个病区的柜子打不开了,哪个办公室的灯坏了。而他总是微微一笑答到“没问题,我们马上去修!”他就是总务处副主任韩伟。

  总务处虽然人少,但却是医院的“大管家”。小到一颗拧紧螺丝钉,大到一个病区装修改造,都少不了他们的身影。医院有的建筑物年代久远,需要“修修补补”,韩伟经常半夜起来去现场协调参与维修,对于院区各个地方的情况,他如数家珍。“小事情”20分钟解决,是韩伟对各班组长的要求。对此,总务处专门设置了一站式报修电话,记录清晰,分工明确,各班组人员积极行动,工作高效,使得后勤工作杂而不乱,平稳有序。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23.jpg

  当前疫情形势复杂严峻,除了做好日常工作外,总务处还每天对院区进行消杀。消毒桶和消毒液加起来有20公斤,每天要消耗10桶,如此炎热的天气下,工作人员一圈下来已经汗流浃背。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25.jpg

  此外,垃圾清运、保洁清扫、货物搬运......每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却可能处处“埋雷”。对此,总务处将制度“上墙”,加强培训和考核,增加应急演练频次,逐级签订疫情防控责任书。特别是对第三方员工强化管理,自查、互查、督查,打卡、测核酸、统计上报,样样不落......一系列的举措,加密疫情防控的大网,不给病毒传播留下可乘之机。同时,为了有效缓解高峰时期医院出入院人流量压力,减少聚集,总务处用时不到五小时,新“开辟”了一个职工入院大门。凿墙、架设路灯、清扫路面......十几个人、几个班组没有休息,从晚7时至次日凌晨1时,迅速完成了医院北门道路的开通工作。

  同样默默付出的,还有勤勤恳恳的车队司机师傅们。在指挥调度常思明的带领下,车队成员时刻待命,全力保障医护人员的用车需求。车队里有几位“60后”的老师傅也坚守岗位,与大家一共分担。有时候几乎每个小时都有出车任务,没有人叫苦叫累,大家反而干劲十足,纪律严明。“能为这些辛苦的医护人员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很光荣!”这是车队所有成员共同的心声。

  一群人一条心,虽然未必知晓你们的名字,但我们知道,你们一直在那里,全力以赴,使命必达。

精勤守初心

  器械设备处承担着医院仪器设备的维修及设备物资的采购、运输、储存、发放工作。从一台小型办公打印机到大型医疗设备,从一个口罩到一个重要手术器械,都会经过他们的辗转,交到需要的人手里。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27.jpg

夜晚转运防护物资,清点入库

  他们是一群与时间赛跑的人。疫情之下,遇到医疗设备无法正常使用怎么办?器械设备处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维修流程,在接到需要维修信息的第一时间,迅速与厂商维修师对接,院内工程师可维修的,由自己完成;不能维修的,再由厂商派人来院。扫码、流调、测温......来院除了按照规定要求进行登记外,器械设备处要求厂商固定维修师,做好健康监测,签订承诺书,力求把风险降到最低。工程师们对各种大型设备的“脾气”十分了解,大多数情况下,他们穿上“大白”进入现场,经过一番熟练操作,在炎热又密闭空间里修好设备,全身已被汗水浸泡,但他们始终毫无怨言。

  在疫情来临之前,器械设备处职工赵秀芸可能怎么也没想到过,她以后会天天跟这些防疫用品打交道。含氯消毒液、75%酒精、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防护服、防护帽、一次性手套......样样必须配齐。每天消耗多少?又进院多少?供货的厂家受疫情影响断货了怎么办?剩下的库存可以维持几天?赵秀芸已在医院工作32年,经验丰富,对于医院每天的防护物资情况,早已烂熟于心,台账一目了然。在这场防控疫情战役中,器械设备处为了保障医用防护物资的充足使用,坚持做到物尽其用,不浪费,不短缺。

  如今防疫物资需求量增大,为了减少人员流动,器械设备处主任唐秀杰、副主任张丹丹冲锋在前,调配、拉货、搬运.......很多工程师秒变“大力士”,全体人员齐上阵。除此之外,洗衣房孟蕾精细研究被服衣物的运输动线,每一步都“精打细算”;氧气站工程师杨岩松全时在岗,全力保障医疗工作平稳运行......大家的齐心协力,目标就是坚决地牢牢守住医院这道防线。

微信图片_20220602170429.jpg

唐秀杰主任带领大家搬运防疫物资

  把使命放心上,把责任扛肩上。为医护人员做好保障,是器械设备处全体职工最朴实却又闪闪发光的初心,在他们的眼睛里,有无悔,更有坚持。

  心中有坚守,脚下有力量。目前,医院运转有序,每个人都在各自不同的岗位共同发力,凝聚起团结的力量。点点微光,终将汇聚成璀璨星河,致敬每一个默默奉献的幕后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