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重走革命圣地,弘扬“赶考精神”,牢记初心使命——总务党支部西柏坡研学纪实

作者:黄靖 来源:总务党支部 发布时间:2019-10-3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金秋研学赴柏坡,

重走圣地不褪色。

两个务必仍响彻,

赶考精神已铭刻。

七十华诞新中国,

红色历史永镌刻。

不忘初心践承诺,

牢记使命担嘱托。

  栉风沐雨,春华秋实。2019年,新中国迎来了70岁华诞,医院也迎来了建院60周年。为进一步深化拓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总务党支部开展了重走革命圣地,弘扬“赶考精神”,牢记初心使命——西柏坡研学活动。

  研学活动自9月启动。率先开展的“重温来时路,走好新长征”主题党日活动,为西柏坡研学之行奠定了理论基础,同时也正式拉开了研学活动的帷幕。10月26日,我们带着对这片红色沃土的崇敬和向往出发!

微信图片_20191031094059.jpg

  巍巍太行山下,滔滔滹沱河畔,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山村,它是中国革命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它是中国五大革命圣地之一,它就是有着“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美誉的西柏坡。70年前,这里曾风云激荡擎天撼地,震惊中外的三大战役、彪炳史册的七届二中全会、“两个务必”准则的贯彻,犹如大海中航行的灯塔、战斗中前进的号角,引领着共产党人“进京赶考”一往无前。

  西柏坡中共中央旧址,一间间土坯房,一件件隽刻岁月痕迹的文物,无不彰显着革命先辈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决心和艰苦卓绝不懈奋斗的革命精神。

  毛主席故居的院子里,一棵大树,一个磨盘再普通不过。然而就在这平凡普通的大树下,磨盘旁,我们的领袖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最终取得了三大战役的胜利,也因此赋予了它们非凡的意义。房间墙壁上主席的照片,音容笑貌犹在,书桌上发黄的日历,永远定格在了1949年3月23日。

  七届二中全会旧址前的党旗鲜艳而夺目,党旗下、誓词前,全体党员庄严宣誓。重温誓词,字字铭刻于心;聆听党课,句句声声入耳。全会指出党中央的工作重点必须由农村转向城市,并根据毛泽东的提议作出了六条规定,提出了“两个务必”。要求全党同志:永远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革命到底。从此,“两个务必”成为了“西柏坡精神”的灵魂所在。

  在西柏坡纪念馆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大型群雕、电报长廊、三大战役的半景画、“两个务必”浮雕墙和沕沕水发电站的微缩景观,每个部分都主题鲜明内涵深刻。馆藏文物中有一辆木制的独轮小推车,它被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的“法宝”,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在战争中它的作用被人民群众发挥到了极致。历时66天的淮海战役,解放区的人民自发组织成车队,帮助解放军筹集粮食、运送物资、武器和炮弹,更是转运了12万多名伤员。最终,在人民群众的支持下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成为斯大林口中“世界战争史上的奇迹”。陈毅也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万众一心的中国人民成为中国革命胜利的强大后盾和“制胜法宝”,也终将成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制胜法宝”。

  沕沕水发电站距离西柏坡50公里,于1947年6月动工,1948年1月20日发电。解放战争期间,出色地完成了向西柏坡及兵工厂供电的神圣使命,点亮了“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第一盏明灯,被誉为“边区创举”。展厅内“边区创举”的牌匾依然悬挂在墙壁上,发电机上方“一切为了前线”的标语清晰可见。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西柏坡可能是世界上最小的指挥所,却指挥了世界上最大的战役。这个指挥所不发枪、不发粮、不发人,就是天天发电报,就把敌人给打败了。”决胜三大战役的408封电报,不仅说明了电报在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性,而且也充分证明了沕沕水发电厂在解放战争中重要使命和不朽功勋。

微信图片_20191031094109.jpg

  研学活动结束,党员们感慨万千。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离不开革命先烈艰苦卓绝的奋斗和革命精神的传承。生长在伟大时代的我们,更应遵从两个务必,传承“赶考精神”,牢记初心使命,在实际工作中,脚踏实地,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为医院发展和中国梦的实现贡献力量。

  慎终追远,初心不渝。任时代发展,考题变换,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永不会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