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科普常识】暑季养生 防暑小妙招

作者:伍利芬 ​ 来源:中医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暑季,气候比较炎热,经常能够看到各地高温和中暑相关的报道。中暑和高热、高湿、无风环境密切相关。

  在如此炎热环境下,人们都会贪凉饮冷,阴凉避暑,炎热环境下人体腠理毛窍是开泄的,大汗淋漓的时候,遇到空调冷风,容易造成一个相对寒冷邪气的入侵。这就是为什么在夏季的时候,反而外感风寒多见,也就是经方的太阳病,在温病学派称之为阴暑。

  阴暑用香薷饮,香薷、厚朴、扁豆花,其中香薷也是辛温发汗,只不过比麻黄力量偏弱一些,所以古人说香薷是夏月麻黄。

  如何预防中暑:

  1.减少太阳下户外活动

  我们提倡多做户外活动,但高温天气,应尽量避免在户外活动,更不能晒太阳。外出活动,应尽量选择在清晨或晚上,如果必须在太阳下活动,时间一定要短,不能超过15分钟,而且要戴好遮阳帽和墨镜,防止太阳直射头部和眼睛。尽量选择适合高温天气下的活动项目,如游泳或戏水。

  2.保持室内通风

  房内开空调,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开空调时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室内外温差太大,而且也不要长期处在空调的环境里。当突然脱离空调环境后就很容易出现中暑。

  3.及时补水很重要

  天气炎热要及时喝水,同时准备一些淡盐水,当出汗较多时可以喝一点淡盐水。要适当喝点含糖和维生素C果汁或饮料,经常煮点绿豆汤和乌梅汁,既能补充水分又能补充热量,注意不要喝冷饮和冰水,防止损伤脾胃功能。

  防暑小贴士

  防暑用药注意及调护:

  1.没有不适症状时,服用防暑药意义不大。

  2.家庭防暑常备绿豆汤、盐开水、苦瓜、黄瓜、金银花、菊花之类的消暑降温食物,它们解暑效果好,且没有副作用。

  3.别把中暑症状误当感冒而对其置之不理。

  4.中暑后应尽快远离高温环境,先物理降温再吃药。

  5.各种防暑药只能缓解轻度中暑症状,严重者要早送医院治疗。

  6.调节情志,保持良好的心态。《内经》云:“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告诉人们,思想上安定清静,没有贪念妄想,那么就会真气和顺,精神内守,体外没有邪气干扰,体内无情绪波动,人体和外界环境协调统一,体内的真气调和而没有损伤,精神充足而不外散,病邪就不可能侵犯人体,人就不会生病。

  《黄帝内经》云:“静则神藏,躁则神亡”,静则生阴,只有阴阳协调,才能保养心脏。人有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遇事即发,七情失调,心神则失去平和。过喜则伤心,过怒则伤肝,过忧则伤肺,过思则伤脾,过恐则伤肾。

  当外部环境和内心世界都能宁静自如时才能养心,心静神自安。静可以制怒,静可以除烦,静可以使意定神安。如果一个人终日心烦气躁,顾虑重重,异想天开,想入非非,一旦达不到个人的欲望,就终日心神不定,烦躁不安,焦虑失眠,精神衰弱,则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疾病将随之而来,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111.jpg

  加减养心汤:

  处方:红景天9g、丹参10g、柏子仁30g、枸杞子10g、麦门冬10g、当归10g、石菖蒲10g、茯神10g、玄参10g、熟地黄10g、甘草6g

  功效:益气活血、养心安神、滋阴补肾。

  适应证:失眠,冠心病,脑供血不足,脑梗后遗症等。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具体用药需要专业的中医大夫把脉辨证施治,方能有疗效。

  作 者:中医科 伍利芬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医科始建于1959年,在祖国传统医学的临床诊疗道路上不断探索,已发展成为中医特色突出的综合性科室,下辖中医门诊、针灸、推拿3个二级科室,并开设中医皮肤病、中医肾病、中医脾胃病、中医疼痛、中医肥胖、针刀等6个专病门诊。现有医护人员18名,其中教授、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硕博士14名。科室依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势学科平台,凸显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相结合的特色学科模式,逐步形成以心脑血管、消化、肾病、皮肤、妇科为代表的多系统疾病中医特色诊疗为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