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庆祝建院60周年】宝剑锋从磨砺出 梅花香自苦寒来——儿科

来源:儿科 发布时间:2019-10-2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编者按】2019年,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迎来建院60周年,医院在医疗、教学、科研和预防保健等方面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也获得了良好声誉和广大患者的充分信赖,值此之际,让我们一起来领略部分临床科室的靓丽风采......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成立于建院之初,60年风雨同舟,历经几代人的兢兢业业和无私奉献,形成了以院前急救和危重新生儿救治为重点的特色学科,培养了一支认真负责、技术精良的医疗团队,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儿科危重症的治疗体系。

  儿科由病房和门诊两部分组成。门诊年接诊量8~10万人次,日均接诊200-270人次,包括普通、专家、专业门诊和急诊,保证24小时全天应诊,每个工作日上午均设有专家门诊。在保证广大患儿就诊需求的同时,坚持“专病专治,规范治疗”。克服困难,于2016年开始设立哮喘、生长发育等特色门诊。并设有危重新生儿随访专业门诊,是朝阳区能够保证患儿24小时接诊的三家医院之一。

微信图片_20191024172023.jpg

  新生儿专业是我院重点学科,病房初始床位30张。随着患儿就医需求的增加,规模逐步扩大,目前床位50张,拥有普通新生儿病房和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病房年收治病人1200~1400人次,在早产儿规范管理方面有着先进的医疗水平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存活者胎龄最小25周,体重最低630g。病房拥有完善的医疗设施和先进的医疗设备,配有高频、有创、普通无创及双水平无创呼吸机,暖箱及中心监护系统;拥有独立的血气分析仪、黄疸监测仪、血糖仪、蓝光治疗箱和亚低温治疗仪等。常规开展脐静脉置管及PICC技术,可进行床旁头颅超声、心脏彩超等检查,可以实时床旁监测振幅整合脑电图,评价新生儿脑损伤情况;能够开展新生儿听力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筛查。早产儿随访制度为出院的早产儿进行远期随诊观察、指导喂养、强化训练、康复治疗,为每一个早产儿量身打造独一无二的健康档案。在对专业技术精益求精的同时,儿科重视学科建设,着眼长远发展,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优化整合医院资源,积极参与平台建设,致力于人才培养。2018年,我院儿科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申报的新生儿围产医学专科医师基地成功获批。2019年,我院儿科正式成为“北京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

  新生儿转运是我院新生儿科的一大特色。儿科开展转运已有14年的历史,累计安全转运危重症新生儿7000余例,是北京市最早开展新生儿转运的单位之一。14年来儿科的队伍从当初的近30人发展到如今的60余人,历经人员短缺,设备简陋,不被信任,恶意欠费……“儿科人”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的信念,用真情和汗水为危重新生儿开辟了一条生命之路。儿科转运医护团队专业素质过硬,设备齐全,配合默契,应答迅速,多次应邀参与院外危重症抢救会诊,得到业内人士的普遍认可。2007年,儿科被指定为北京市朝阳区“危重孕产妇及高危围产儿救治网络”的“高危围产儿救治中心”。2015年,完成首发课题《完善区域性新生儿转运网络》。2016年,被指定为“北京市高危新生儿转会诊中心”。

  在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和窒息后多脏器损害诊治独具特色。八十年代,虞人杰教授即提出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及CT诊断标准,并在教科书中一直沿用至今。在北京市卫生系统历届窒息复苏大赛中,我院窒息复苏小组多次荣获团体一等奖。2016年,由我院儿科牵头发起的《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管理及窒息多器官损害》多中心研究,在全国率先提出了窒息诊断标准的更改和脐血血气分析在新生儿生后检查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诊断标准。完成了《新生儿窒息多器官损害的临床诊断标准》和《新生儿窒息诊断的专家共识》的制定,展示了儿科在新生儿窒息的诊断和对窒息后多器官损害的诊治领域的先进水平。

  新甲子,新征程。在医院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今天的儿科已经有了日新月异的发展,明天的儿科更让人期待。

  1.积极筹建普通儿科病房。依托医院综合实力,如小儿心脏、小儿泌尿、小儿脑外和小儿骨科等专业,打造具有新生儿科、NICU和普通儿科为一体的儿科综合病房。

  2.加强和完善儿科特色门诊的标准化建设,创建完善的高危儿出院后随访保健及康复门诊。

  3.创建朝阳区新生儿医联体。在目前建立的新生儿转诊网络基础上,通过与周边的助产机构和新生儿室建立医联体,能够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借助远程会诊平台,将区域新生儿救治能力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4.建设与完善新生儿专科医师培训基地。我院儿科与北京协和医院联合成功获申新生儿围产医学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利用清华教学资源,大力扶植儿科教学职称的晋升,注重师资培养。

  5.创办新生儿复苏示范培训基地。我院目前拥有国家级新生儿复苏培训师资1人,省级师资3人,承担着市级和区级助产新生儿复苏培训和督导工作,在新生儿复苏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具有良好的申报基础。

  6.筹备儿科硕士点,提升科研和教学能力。教学相长是发展的必经之路。儿科将充分利用清华大学的教学优势,积极申报课题,培养科研能力;培养具有教学职称的中青年医生,建立医教研协同发展的培养体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正是儿科发展历程的真实写照。儿科人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拼搏精神是儿科一路走来披荆斩棘的制胜法宝。新的历程,儿科人将一如既往,发扬吃苦耐劳的作风,牢记救死扶伤的使命,为中国儿童健康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