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华信医师感悟 | 徐小静:立志做一名精准的“下药人”

发布时间:2019-08-2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微信图片_20190821174016.jpg

  人常说:不为良相,便为良医。医生是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生命至高无上,没有医生,就没有生命的延续。怀揣着对医生这份美好职业的向往,上世纪八十年代,我选择了从医。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充满朝气、蓬勃向上,生命力旺盛而且顽强,这种简单朴素的想法促使我首先选择了儿科专业。但是,就业后亲身经历了地方医疗资源的匮乏和医疗水平的限制,激发了我精进业务的强烈渴求。常言道:药到病除;可药有千百种,治病三二味。生活中往往缺的不是药,而是对症下药的人。因此,继续求学,立志做一名精准的“下药人”。

  研究生毕业,来到我们医院,当时儿科恰逢SARS后的病房重建,病房设在旧病房二层过道,3个房间,中间是医生护士办公室,两边是病房。因为没有陪床,中间隔有两块大的玻璃窗方便从护士站看到病区,有10-15张床,3-4位值班大夫。当时除了日常的管理病人,还兼着转运任务,常常是白天刚下班回家,晚上又被叫回医院转诊病人。遇到危重病人抢救,连轴转已然是家常便饭,当时科室正处在创业阶段,人员少,条件有限,但是大家从不惜力,依旧干劲十足。遇有危重病人就像打了鸡血,日夜守候床旁,时刻观察病情变化,体会疾病发展过程。记得虞人杰教授常提醒我们:要多读书,多总结。随着收治病人量的增加,视野逐渐开阔,业务水平在稳步提升。

  医学是众多学科中最特别的一个,选择医学就等于选择了一条不断学习探索的路。漫漫医路前行,唯有持之以恒。体会每位患者的疾苦,培养敏捷的临床思维、洞察疾病的眼光、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临床经验,作为我们成功的助力。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患者健康的微笑终是我们最好的回报!

  记得10多年前我们曾救治过一位来自内蒙的早产儿,妈妈是个高龄产妇,12岁的独子因为意外而夭折,渴望有第二个孩子弥补心灵的创伤。第二次怀孕期间,因为身体原因合并有妊娠的高危情况,29周时出现了分娩先兆,当地医院不敢收留。为了保全孩子,孕妇冒着大雪和艰辛路途,不远千里驱车来到我院。分娩后孩子发生严重的呼吸问题,历经早产儿的十几大关,经过近3个月的诊治孩子顺利出院。10年后,在一次内蒙的义诊中,母女俩专程赶到义诊现场,拉着我这个当年作为孩子主管医生的手,嘘寒问暖 。妈妈开心的笑脸,真情流露,细细述说着女儿成长的每一个过程,孩子已经10岁,现任班干部,文艺委员,能歌善舞,学习优异,全家人幸福美满。看着家长内心的喜悦和幸福溢于言表,顷刻间我的认知也得到了升华,“医者父母心”,这一刻我感受至深。以父母对待子女的专注和慈爱来救治病人,是这份职业的崇高境界。医生的辛苦付出家长们都看在眼里,他们感激医生对孩子的救治,会经常把孩子一点一滴的进步用文字、用视频发送给我们,甚至节日里会让孩子用稚嫩的声音给我们送来祝福。家长们是幸福的,他们也同样期盼着我们能像他们一样,分享孩子的进步,分享孩子健康成长带来的快乐。

  我们许多老前辈、老专家,他们热爱自己的职业,关爱自己的病人;病人见到他们,如亲似故,如沐春风。当看到家长们带着愁容来,露出笑脸去的时候,我就觉得自己挺伟大的,不仅治愈了孩子,也安抚了家庭。医院里,病人循环交替,医生的工作周而复始,久而久之,我仿佛也融在了人流里,成了紧张、焦虑、排队等候中的一个身影,设身处地,想家长所想,急病人所急,虽然累,但成就满满,心灵也会得到无比欣慰。

  选择从医,注定艰辛。既要有对医学勤勉探索的精神,又要有对医技精益求精的态度。而仁术始于仁心,能真正承载生命重托的基于仁德,德不近佛、才不近仙者皆不可以为医。医学之路,须秉医德、承仁心,脚踏实地、历经跋涉,方能领略风光无限。要始终坚信,任凭前路漫漫,只要初心不忘,定能术惠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