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一周过去了,体重1斤多的超早产双胞胎姐弟怎么样了?

作者:崔利峰 /张丽媛 来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儿科 发布时间:2023-08-2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还记得之前报道的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救治27周诞生的超早产双胞胎姐弟的故事吗?(相关链接:体重1斤多的“迷你”双胞胎宝宝勇闯生命关,我们护航!)一周过去了,两个小家伙的情况逐渐好转,似乎风暴过后一切归于平静,但对于儿科医护救治团队来说却恍如昨日。

  8月11日,儿科接到产科电话,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很快派出2组复苏团队,由主治医师崔利峰带队赶往产房,同时病房内开始预热暖箱、呼吸机进入待机状态。双胎中的姐姐,体重仅750克,生后自主呼吸弱,考虑到超早产儿肺发育极度不成熟,医师谷亚楠在产房迅速实施气管插管,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主管护师杨敏一针见血,成功建立静脉通路。产儿医护人员配合默契,姐姐的情况很快稳定下来,由转运暖箱转入NICU。弟弟的出生颇费周折,好在有惊无险,在谷亚楠医师和刘孟玮护师的护送下也成功转入NICU

  我们常说,早产儿生后要过“十大关”,对于超早产儿来说,他们要经历的难关何止是十道?每一天,都可能面临生与死的较量。这其中,生后第1周的治疗至关重要,直接影响他们能否存活以及未来的生存质量。

  超早产儿的管理必须是系统而精细的:暖箱要保证精确的温度和湿度,避免低体温对早产儿各脏器的影响;在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时,要注意控制氧浓度、用容量控制等呼吸支持方式减少肺损伤;要精准地计算输液量,以保证循环的稳定和足够的营养支持……

  NICU的医护人员从来不惧挑战。姐姐入科后监测到血压偏低,需要积极地液体支持,但问题来了:床旁彩超提示存在粗大的动脉导管,液体过多不利于肺部恢复,如何平衡液体量成为一个难点。副主任医师韩露艳带领团队成员通过床旁心脏彩超评估、CVP中心静脉压监测、准确出入量计算等监测手段一点点地调整液体摄入量,患儿血压终于逐渐稳定下来。

  生后第2天,两个孩子虽然仍有呼吸困难,但自主呼吸明显好转。在经过持续的观察和评估,充分权衡利弊后,姐姐在生后28小时(第2天夜间)顺利拔除气管插管,改为无创呼吸机支持通气,她的呼吸相对平稳,目前呼吸机参数已经降至最低。

  然而,姐姐所经历的考验远不止这些。

  首先是感染。母亲破水时间长达4天,是明确宫内感染的高危因素,而超早产儿免疫功能低,感染后病情进展迅速,极易出现严重并发症。在患儿入科后,医师很快便经验性给予广谱抗生素,争分夺秒控制感染。随后的病原学结果仍然让医护大吃一惊:胎盘母面及子面、姐姐的胃液培养、气管插管管端培养均为人型支原体。所幸,目前感染已经得到有效控制。

  其次是颅内出血。超早产儿脑血管发育不成熟、凝血功能发育不完善,极易发生颅内出血影响预后。所以在紧张的抢救治疗中,不但要快速准确,还要忙而不乱、操作轻柔,避免反复操作等加重颅内出血,这也是对NICU医护的考验。据统计,胎龄30周以下早产儿颅内出血发生率可达50%,姐姐生后7天,监测头颅B超未见异常,已安全渡过颅内出血的高发期。

  然后是贫血。超早产儿血容量低,本文中的患儿仅约为50~60ml。任何因素的失血对早产儿影响极大,但病情需要相关的血液化验必不可少。为最大限度减少医源性失血,姐姐生后第1天仅抽取2.5ml静脉血进行必要项目的检查。

  治疗过程中基本的营养支持,还要得益于我院建立的母乳库,姐姐在早期便得到了母乳口腔护理,生后6天由捐赠乳顺利开奶。其他如电解质紊乱、黄疸在及时干预后也很快控制。

  双胎中的弟弟,生后24小时拔除气管插管,目前为经鼻高流量呼吸支持,也顺利开奶,颅内仅有少量出血,处于吸收中。

12.jpg

  超早产双胎姐弟的故事还在继续,新生儿病房每天仍有新的故事上演。就在8月18日,主治医师张丽媛和护师周世琪组成的复苏小组深夜前往北京某大医院会诊,并成功转回一27周的超早产儿。

  我院儿科作为北京市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在早产儿管理及危重症救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目前在院早产儿14人,其中27周超早产儿3人,28~32周极早产儿5人。体重最低的小患儿为750克,小于1000克的有4人,小于1500克的有4人,都得到了精心的护理和及时有效的治疗。

  儿科人”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竭诚为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