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对外交流 >>国内交流 >> 正文

国内交流

学习不停!消化内科举办“第四届消化道早癌中日内镜交流研讨会”

来源:消化内科 发布时间:2022-03-0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为进一步提高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清华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道早癌的内镜诊断能力,加强院间学术交流,扩大学科影响力,消化内科于3月5日成功举办“第四届消化道早癌中日内镜交流会”。会议由消化医学中心主任、消化内科主任程艳丽主持。

  因新冠疫情防控需要,会议特别邀请来自日本的国际著名消化内镜专家傅光義教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翟惠虹教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消化内科薛艳教授、海淀区医院消化内科郭银燕教授及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医院朱元民教授进行线上交流。消化内科全体医生及内镜中心护士参与此次学术活动。

微信图片_20220311143627.jpg

  程艳丽首先介绍了我院消化内镜中心的发展情况以及技术特色,近些年我院内镜操作数量及内镜下治疗数量均呈逐年增长的趋势。科室已成功召开三届消化道早癌中日内镜交流研讨会,通过学习与讨论可以进一步提高内镜医师的诊疗技术。同时消化内科医师也更加重视对消化道早癌的筛查工作,内镜下消化道早癌的诊断率也较前有所升高,2020年,我院消化道早癌内镜下诊断率已达31.4%,说明消化内科医师在消化道早癌诊断技术已趋于成熟。此次会议旨在提升内镜医师的诊疗技术,促进消化道早癌超微创技术的应用与普及,在消化内镜诊疗方面作出贡献。

  在消化内科医师看来,结肠溃疡是再熟悉不过的病变,但针对结肠溃疡内镜下的特点及病因分析,常常是困扰每一位“消化人”的难题,甚至连高年资医师也需要细细甄别。为进一步提高青年医师对于结肠溃疡内镜下特点的认识,傅光義教授针对各种结肠溃疡内镜下常见征象、诊治难点及病变结构特征做了细致且精密的分析,尤其对于肠结核常见诊断要点、常见诊治误区与其他结肠溃疡(包括克罗恩病、CMV肠炎等)进行了详细讲解。此外,傅光義教授还与我院消化内科青年医师进行一对一问答与交流,针对青年医师诊治误区给出纠正,为肠结核的鉴别诊断给出了基本思路。最后,傅光義教授与我院病理科主任翁艳探讨了肠结核的病理特点,全方面阐述了肠结核的特点,为科室医师解疑答惑。他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医疗技术,深入浅出、幽默风趣的教学风格以及严谨的治学态度再次给与会医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翟惠虹教授则详细讲解了大肠EMR、ESD操作基础及技巧等方面要点,尤其是对针对操作前的准备及如何提高控镜能力做了精细描述,翟教授也着重提出针对内镜操作前关于抗血小板及抗凝药物的暂停时机给出了解答,对临床工作的开展大有裨益。她精彩的演讲给年轻医师以警示:内镜工作是细节性工作,服务好每一位患者才是治疗的根本。薛艳教授针对胃癌前病变的内镜进行了分享,尤其是对胃镜检查中常见的隆起、糜烂等病变,需要各个内镜医师进行细致甄别,“发现一例早癌,挽救一个家庭”。胃癌病变的早期发现不仅可以使患者获得更高的治愈率,也避免了医疗资源的浪费,因此,提高对早期胃癌的诊断及认识对每一位消化医师十分重要。通过此次讲解,对于我科的内镜医师,尤其是操作经验较少的青年医师敲醒警钟。

  此外,消化内科住院医师庞梦瑶带来了两例关于结肠溃疡病例讨论,她结合最新国内外文献,做了充分准备。同时傅光義教授、翟惠虹教授和郭银燕教授、林静教授分别给予精彩分析与点评,肯定了我院消化内科的诊疗水平。能够与各位医学前辈学习,让大家觉得获益良多。

  通过此次消化道早癌中日内镜诊疗交流与研讨,提高了消化内科医师的内镜操作及诊断能力,对提高消化内镜的诊疗水平、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学习交流同样有着重要的意义。消化内科程艳丽主任带领下,将陆续开展相关学术交流活动,通过扩大与国际间、各院间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有效推动学科发展,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微信图片_2022031114363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