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院庆60周年专题

【庆甲子华诞 听学术之音】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八届急危重症论坛暨内分泌环境专题会成功举办

作者:杨永涛/任倩倩 来源:麻醉科 发布时间:2019-08-2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8月8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八届急危重症论坛暨内分泌环境专题会成功举办。本届论坛由我院急危重症抢救协作组组织,内容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采取多学科综合诊治(MDT)讨论模式。

  我院重症抢救协作组在副院长张东亚的倡导组织下成立,以麻醉科综合ICU为主体,包含急诊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等多个涉及手术的科室。协作组的创建旨在更好地沟通与协调危重病人抢救,进行信息共享及相互交流学习进步。协作组搭建了微信工作群,明确核心管理团队和管理章程,并定期组织多科的学术沙龙交流。主要以临床危重病例为出发,探讨管理经验及不足,学习相关理论进展,加强我院危重症患者的管理能力。协作组成立3年来,成功协作抢救危重病人30余人,定期组织召开学术论坛7次,以讨论危重病例为重点。

  本届论坛以普外科两例危重患者内分泌环境紊乱的病例为讨论内容,大家一起展开学习和交流,获得参会者普遍好评。

  第一个病例是一位高龄合并严重心衰的感染中毒性休克胆囊患者。患者内环境紊乱,严重高血糖以及代谢性酸中毒,并且合并心衰,心衰指标BNP高达1.5万,合并冠心病、支架术后、高血压、房颤、糖尿病、肾衰、肝损伤等19种疾病。患者胆囊化脓,感染休克威胁生命,然而不手术,等待患者的只有死亡。普外科主任医师谢朝决定冒险为患者手术,麻醉科副主任医师杨永涛认真评估患者全身情况,属于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的IV级,心脏风险指数高达22分,3级,术后呼衰发生率10%,麻醉风险极高。和家属沟通后,在充分准备、全面监测下麻醉开始。麻醉管理中的容量管理尤为重要,患者心脏功能差,应该限制液体输入,但患者感染严重,应该进行液体复苏。面对这种矛盾,我院麻醉科使用了目标导向性液体管理办法,通过每搏量变异度(SVV)的监测,指导容量精细管理。同时在术中经过多次血气监测,调整患者内环境,降糖、纠酸,最终患者循环稳定,度过了手术期,安全转入我院综合ICU

  第二个病例是看似简单的中年男性急性胆囊炎患者,但患者合并未控制的糖尿病,由于感染严重,血糖急剧升高,尽管术前一直给予抗感染、降糖、纠酸措施,患者还是出现酮症酸中毒。患者面临胆囊穿孔危险,手术立刻进行。患者苏醒后躁动烦渴,内环境紊乱,再次插管,尽快补液以恢复血容量、纠正脱水状态,降低血糖,纠正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同时多次血气分析,做到有理有据。经过三个半小时的治疗,患者酸中毒得到纠正,电解质基本正常,血糖也有所下降,返回综合ICU病房。

  此两例病人均存在严重的内环境紊乱,这种情况可以造成病人术中出血、循环不稳定、术后躁动,增加病人的感染风险、死亡率和住院时间。论坛中,我院普外科麻醉科综合ICU医师对两个病例从不同角度展开讨论,各科人员各抒己见。最后,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李静宜为大家作了“围术期血糖管理”的报告,从理论上再次提升了各科室医师对人体内分泌环境的认识。

  张东亚副院长在总结中指出,通过MDT模式的多学科综合诊治讨论,增进我院各科之间的了解,不仅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危重症抢救水平,还锻炼了年轻医师,这也是我院举行急危重症论坛的目的。

  党委书记类延旭全程聆听论坛,他指出,我院急危重症论坛已经连续举办八届,在院内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会中各科不分彼此,开诚布公,讨论热烈,气氛很好。并且从人文关怀角度分析了对治疗疾病和抢救危重症病人的体会,令听者耳目一新,深有感悟!

微信图片_20190820175146.jpg

  我院急危重症论坛已经申报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相信这种务实的、以问题为向导、以探讨病例为基础的MDT形式论坛,会吸引更多同行关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成为我院的精品论坛和对外进行学术交流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