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全国爱耳日义诊活动

作者:郁莹、王秀芳 来源:社区办公室、医务处 发布时间:2018-03-06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在第19个“全国爱耳日”到来之际,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积极响应北京市朝阳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的有关文件精神,3月5日,我院耳鼻喉科主任高云海应酒仙桥地区残联邀请到红霞路社区为残疾人及社区居民进行义诊咨询服务;耳鼻喉科张宏林副主任医师和儿科武文艳医师应医务处邀请在门诊大厅进行义诊活动。

  听力对我们日常生活至关重要,影响着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我国有听力语言残疾的人数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最高。为了降低耳聋发生率,控制新生聋儿数量的增长,预防工作尤为重要,今年全国爱耳日的主题就是“听见未来,从预防开始”。

微信图片_20180306163516.jpg

  高云海为社区居民讲解了听力残疾的预防和康复知识,加强了大家对耳部疾病的防护意识,同时解答了居民提出的相关问题,并免费进行了听力检查。此次红霞路社区的义诊活动受到了居民、社区和残联的一致欢迎和好评。

微信图片_20180306163510.jpg

  张宏林和武文艳在门诊大厅为前来咨询和就诊的群众普及儿童听力筛查的重要性以及途径等,并在现场就成人和儿童听力问题为咨询者答疑解惑,动员和号召人们合理用耳,保护听力,重点宣传儿童听力筛查,加强家长对儿童听力问题的重视。同时,张宏林和武文艳为患者检查外耳道,向患者详述治疗方案并指导用药;建议新生儿及适龄儿童进行筛查,关注宝宝的听力问题。遇到病情复杂的患者,建议做进一步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以免对以后的听力造成影响。就诊者及咨询者的点头示好,是对我院两位医师专业水平的充分肯定,关爱就在此刻,关爱就在瞬间。让我们用行动来预防耳朵健康,让我们共同捍卫未来健康的权利。

  下面介绍一些儿童听力问题的健康常识:

  1、家长怎样通过观察宝宝的行为表现判断宝宝是否有听力障碍?

  孩子出生以后,家长可以按照下述各项在各个年龄段进行自我否定,只要没有相应的行为表现,则应该怀疑孩子的听力有问题。

  1月龄:眨眼、惊醒、听到声音停止动作;

  2月龄:跟他讲话有反应,睡觉时听到大声能醒,对突如其来的声音能有所觉察,如静下来、不笑不动等;

  3月龄:开始能侧耳听声,对不同的声音有不同的表情,眼睛与头部有偏向声音的定位意识;

  3-4月龄:头能开始转向声源方向(4个月开始),两眼能转到同一方向;

  4-5月龄:对他叫有反应,能辨别出母亲的声音;

  5-6月龄:头能轻快的转向声源

  6-7月龄:在电视机换节目时有反应,如静下来眨眼睛等;

  7-8月龄:对动物的叫声也开始有反应,开始能注意到雨声、车声,能听懂一些话,如说“再见”他能招手等;

  9-12月龄:会叫“妈妈”,头能转向下面或侧面寻找声源,对他唱歌会手舞足蹈;

  12-18月龄:能按成人简单的指示行动,当父母说孩子身上的某些部位,如“头头”“鼻子”“小嘴”等名称时他会指点;

  18-24月龄:会说一些话,并能转头自如地寻找声源;

  24-36月龄:能明白物品功能,能听懂许多的指令,如跳、吃、带帽等。2岁以上孩子的听力水平接近成年人,语言能力发展较快。

  2、宝宝听力筛查“未通过”时家长应该怎么办?

  新生儿听力筛查未通过有很多原因,当您的宝宝在听力初筛未通过时,要引起您足够的重视,应该按照专业人员的指导到指定医院进行进一步的听力复筛或听力诊断,千万不要置之不理!复筛仍未通过的新生儿或婴儿,都应在3-6个月龄开始做相应的听力学诊断和医学评价,依靠诊断性听力检查结果评估患儿是否存在听力障碍。

  3、北京市听力筛查工作都包括哪些?

  为了对有听力障碍儿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北京市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和儿童听力筛查工作。

  新生儿听力筛查指产科初筛、复筛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筛查。

  儿童听力筛查指对北京市出生及常住的0-6岁儿童,按照生长发育阶段,采用便携式听觉评估仪、筛查型耳声发射仪和/或行为测听等方法进行的听力检查。

  此外,凡在北京是助产机构出生的常住人口新生儿都可以自愿接受免费耳聋基因筛查。

  4、如何预防儿童期听力损失?

  正确喂养婴幼儿,防止呛奶、洗澡或游泳时呛水和外耳进水。按时进行免疫接种,预防脑膜炎、腮腺炎等可能引起听力损伤的传染性疾病。远离噪声环境,家长尽量少带孩子去歌厅、迪厅等音响声过大的地方,以免声音太大损伤听力。此外,积极防止儿童头部外伤,不要随意用硬物或尖细的东西掏取耵聍,以免损伤外耳道甚至造成鼓膜穿孔,谨慎使用耳毒性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