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报道Special report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专题报道 >>医路春光 >> 正文

医路春光

医路春光丨邹燕红:一颗仁心 守护光明

来源:眼科 发布时间:2023-02-24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编者按:在守卫人类生命健康的道路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疫情当前,勇敢逆行;无影灯下,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春风化雨,匠心传承……医者,就如立春后的暖阳,有了他们,一切就有了生的希望。他们永远自带光芒,闪耀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为了展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专家们的风采,我院全媒体平台特开设【医路春光】栏目,谱写医师故事,分享动人点滴,展现最真挚的医者情怀,呈现别样的医者风采,敬请期待!

2.jpg

能守护光明是我的使命,更是我的幸运!   ——邹燕红

  2006年,青年医师邹燕红从美国学习归来加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至今已有十七个春秋。如今,她作为眼科主任,带领眼科一步一个脚印,已逐渐成长为能为广大群众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眼健康服务的专业团队。

早筛早治,守护光明

  邹燕红曾在北京协和医院眼科担任青光眼专业组副组长,归国来到我院后,她发挥特长,在科室建立了第一个专业组——青光眼组。

  青光眼起病隐匿,但可造成不可逆的视力损伤。早期往往因为没有症状或症状轻微而被大家所忽视,一旦确诊需终身随诊评估治疗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才能避免致盲。因此青光眼的早期筛查、随诊特别重要。2006年的眼科,仅有一台国产的视野计、一台YAG激光机,眼压测量普遍使用的还是压陷式测量。青光眼患者散落在普通门诊的人群中,没有专人管理。

  “万事开头难”,但对于邹燕红来说,却并不“难”。她在眼科的主攻专业就是青光眼邹燕红很快凭借自己扎实的“内功”,赢得了众多青光眼患者的认可。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眼科购置了超声生物显微镜(UBM),更新国际标准的视野计,做好科内人员培训,青光眼的诊疗逐渐步入正轨。

  在此基础上,她申请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科研项目获得“清华裕元基金”资助,创新应用暗室UBM检查,显著提高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早期诊断的敏感性。她在国内较早开展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镜下房角粘连分离手术,在与传统小梁切除术获得同样满意的眼压控制的同时,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并发症,提升了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生活质量。

3.jpg

  邹燕红还在科内建立了青光眼复查门诊,方便患者随诊。此外,她还积极组织每年的青光眼周科普宣传活动,与患者面对面交流。她常说:“青光眼是慢性病,得了青光眼虽不能治愈,但可以控制。我们医生要成为青光眼患者的光明守护者。”目前,经过眼科系统培训的住院医师可以熟练完成前房角镜的检查和激光虹膜周切术。除邹燕红外,青光眼组还有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形成了良好的人才发展梯队。对于各种类型的急、慢性、原发性和继发性青光眼都能进行很好的诊疗,诊疗水平一直与国内一流水平看齐。

4.jpg

精益求精,实力担当

  白内障是排在全球第一的致盲性眼病,白内障摘除手术也是眼科开展最广泛、效果最好的手术。现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手术切口小、时间短,术后视力恢复快,手术也从复明手术升级为屈光手术。每一台手术的成功,需要考虑的不仅仅是手术操作本身,而是患者的方方面面,包括患者的全身情况、生活及工作的需求,还有眼部病情、人工晶体的选择等等。邹燕红认为,只有充分考虑到每一位患者的特殊性,为其量身制定手术方案,才能最大程度使患者从手术中获益。

  邹燕红在2014年担任眼科主任后,首先梳理和优化了科室白内障手术的流程,做到术前、术中、术后有序衔接,一贯相通,确保手术的安全和疗效。在她高标准、严要求下,白内障术前的各项检查和判定由总住院医师负责,对于复杂患者,她会在术前讨论中予以指导。在手术台上她精益求精,从手术切口位置的选择,到人工晶体的摆放都做到反复核对。

  “眼科主任邹燕红带领科室开展白内障手术多年,技术非常成熟,眼科也是一个和谐、严谨、科学、勤奋、团结的团队,非常值得信赖。”“她耐心细致地指导每位年轻医生临床工作,极其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是一位钟爱摄影的患者,因白内障影响日常生活,完成多焦晶体白内障手术后,在感谢信中对邹燕红医师最诚挚的评价。

为患者服务,专业发展百花齐放

  “作为科室的管理者,我努力的目标是:医生的成长,学科的发展,患者的服务!”邹燕红如是说。

  医生的成长是科室发展的根基。对于青年医生们的培养,邹燕红从问诊、接诊、临床思路等都亲自指导,不遗余力。她经常对年轻医生说:“虽然眼科遇到的疑难杂症并不多,但对于每一位患者,我们都要耐心细致,接诊一个就‘吃透’一个病情,这样才能给更多的患者带来最优的治疗方案,服务好每一位患者”。

  已经记不清有多少周末和休息日,她牺牲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带着年轻医生在科室、模拟操作室进行显微手术的操作练习;在线上平台进行一次次的学习和疑难病例讨论。住院医师到科内要完成病房和各专业组的轮转学习,既要全面发展,又要有所侧重;主治医师需要选择两个专业方向重点发展,保证学科后继有人。

  她审时度势,建设和促进眼科各亚专业的发展。除上文提到的青光眼专业组、白内障专业组,眼科目前还组建了眼视光专业组、眼底内科专业组、眼底外科专业组和泪器病及眼表专业组。

  眼视光专业组,针对近视防控的巨大需求,逐渐形成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1名视光师的专业梯队。目前建立儿童屈光发育档案近3000余份,对于屈光斜弱视矫正、近视防控的孩子,在家长中建立了良好的口碑。同时坚持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筛查十六年,为医院新生儿专业的发展助力。

  眼底内科专业在朝阳区率先开展玻璃体腔注药特病治疗,并在2020年成立“守卫光明-白求恩?光明中心”,为眼底病患者的规范化诊治搭建了更好的平台。目前该专业组有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有独立的手术日、专病门诊和复查门诊。

5.jpg

  眼底外科专业是科室最新的专业组。2023年,科室引进更先进的高清显微镜,配备了超乳玻切一体机,开展玻璃体切割手术的条件成熟。邹燕红亲自挂帅,利用青年医生“走出去”学习,眼底专家“请进来”指导手术的形式,使眼底外科迎来迅速发展的契机!

6.jpg

  泪器病及眼表专业组每年为大量患者解决流泪、流脓造成的疾病困扰。今年新推进干眼病门诊建设,分析干眼的不同病因,有针对性地治疗,新引进的强脉冲光治疗仪会为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带来福音。

  低视力康复门诊,是眼科一个特色门诊,其目的是帮助低视力患者改善视功能,提高解决日常困难的能力。低视力,是指患者减退的视功能不能满足日常生活的视功能需求。常规的眼科医疗很大程度上是为患者恢复正常的解剖结构,但对残留的功能损伤少有关注。2009年,邹燕红去挪威、瑞典低视力中心进行访问学习后,积极开展低视力康复方面的探索、研究和带教,并积极参与国内低视力康复人才培训,推进低视力康复专业的发展,为视力损伤患者打开新生活的大门。

脚踏实地做科研,眼病防治才有“光”

  从临床实践中发现问题,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探讨,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这是她开展科研工作的方向。她以社区为基础,对糖尿病青光眼白内障、低视力等眼病的早筛、早治和康复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深入调研,了解社区的真实状况,大力推进社区眼病防治工作。主持并完成了“清华裕元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等多项课题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参编论著3部,还担任中国医师协会防治视觉损伤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神经眼科专委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视光专委会委员、神经眼科分委会委员等。

  邹燕红作为一名优秀的眼科专家,怀着对临床医学的热爱,以“不畏艰难,努力拼搏”的精神,不断向前。全心全意守护患者光明,她用自己的智慧、勇气和汗水诠释了“光明使者”这个神圣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