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生命接力,众志成城——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多科联合成功抢救坠楼年轻妈妈

作者:韩佳琪、麻醉科 来源:综合ICU 、贾广知 发布时间:2019-11-2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1月7日对于小红(化名)来说真是噩梦一般的日子,正处在哺乳期的她不慎失足从五楼坠落,120紧急送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时已经奄奄一息,急诊科同仁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副院长张东亚、医务处主任高岳林和急诊科主任关键到场指导治疗,深静脉置管、气管插管,进行影像学检查,备血、输血、请会诊确定治疗方案等一系列工作在短时间完成。影像学显示患者颈椎、肋骨、胸椎、腰椎和眼眶多处骨折,其中右侧大量血气胸,胸椎锥体爆裂性骨折,脊髓损伤,患者处于休克状态。

  当天手术特别多,尤其是危重患者居多。其中一位80多岁的老爷爷术前贫血,要做髋关节置换的大手术;另一位60多岁的阿姨要做心脏双瓣膜置换术,均需要大量用血。在麻醉科的早交班上,张东亚曾强调要注意血液保护,但是毕竟是大手术,这两位患者已经消耗了大量库血。巧的是,小红的血型和这两位患者都是AB型,输血科副主任杨永涛多方协调,通州血站加送一批库血并做好继续大量用血的准备。此时,张东亚准确地判断,“尽快手术,只有手术止血才能维持血压挽救生命,引流血注意无菌和抗凝”,并联系麻醉科副主任李慧先和手术室马晨芳护士长,协调手术间和医务人员,暂缓常规手术。由经验丰富的付连军副主任医师为主麻,组织精兵强将备好手术间、抢救设备、麻醉药物和大量抢救药物。当小红被送入手术间后,一切都有条不紊地开始了。麻醉、血管活性药、血液回收、大量补充血制品,给手术创造了条件,骨科王占长副主任医师带队顺利完成了手术。

微信图片_20191128161932.jpg

  此后,生命的接力棒交给了综合ICU,转入后患者血压需较大剂量升压药物维持,左侧胸腔仍为血性,血色素由107g/L降到82g/L,同时后背部可见大片瘀斑,吸入氧浓度水平高,呼吸频率偏快。复查化验指标显示淀粉酶、转氨酶、心肌酶持续升高,提示患者胰腺、肝脏、心脏因缺血缺氧受损严重。值班医生韩佳琪接到患者后,第一时间向ICU主任晁彦公和李黎明副主任医师汇报患者情况,他们均到场指导治疗。快速对患者进行床旁超声创伤评估,患者双侧胸腔积液,心包腔、肝肾间隙、脾肾间隙结肠旁未见明显游离液体,考虑腹腔及心包腔损伤可能性小,主要考虑出血部位为胸腔及脊柱旁,立刻联系输血科。在血源紧张的情况下,输血科多方面协调保证了血液供应,血液输注后,复查血色素升至96g/L。不久后,患者再次出现呼吸频率加快,血压不稳的表现,查血提示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进一步恶化,提示患者逐渐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表现。抗纤溶,输血再次启动,同时考虑左侧胸腔积血占位效应,立即予胸腔引流,暗红色血性积液被引出,患者呼吸逐渐平稳,然而患者很快出现高钠血症,尿量明显增多,尿比重低等中枢性尿崩症状及中枢性高热表现,立即与患者补液,抗尿崩及冬眠亚低温治疗......。复查、治疗、再复查。一夜的奋战,换来的是第二天患者血色素稳定,升压药物减量,病情逐渐平稳。

微信图片_20191128161935.jpg

  患者因右侧胸腔有巨大血肿,多处肋骨骨折、胸椎爆裂性骨折、腰椎骨折、耻骨骨折,只能平卧床上无法活动,更不用说拍背等物理治疗。因为患者肺部感染高危、压疮高危、下肢深静脉血栓高危、血肿吸收并发感染高危,因此,后续治疗才是最大的挑战。史冬燕护士长带领的ICU护理团队发挥了重要作用,新购侧翻床的首次应用,轴向翻身、呼吸功能锻炼、下肢物理治疗、压疮高危部位保护及每日定时监测,保证了患者已有压疮的逐渐愈合,未出现新发压疮。呼吸机条件逐渐下调,未出现明显肺部感染等并发症。血色素稳定、血小板稳定、凝血功能稳定。第四天,停用所有血管活性药物及镇静药物;第五天,开始尝试逐渐脱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第十二天,成功脱机;第十四天,转入北医三院进行后续治疗。

  作者感悟:生命有时是脆弱的,但更是宝贵的,尤其是作为赐予宝宝生命的母亲,她的生命和生活质量关系到宝宝乃至全家的幸福。此次多学科联合有效抢救一位年轻母亲,不仅给了年轻母亲生的希望,也给了这个家继续幸福下去的理由。看到患者成功转出的那一刻,顿感每个值守的不眠之夜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