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Social commonwe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社会公益 >>相关报道 >> 正文

相关报道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医师赴清华园街道开展健康知识讲座

作者:石劲松 郁莹 来源:神经内科 社区办公室 发布时间:2018-11-2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卒中,又称中风。在我国,每12秒钟就有1位中风新发患者,每21秒钟就有1人死于中风,中风已经成为我国第一大致残和致死疾病。

未标题-2.gif

  11月15日下午,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医师石劲松走进清华园街道,为居民朋友进行《远离脑卒中》的健康知识讲座。通过图文并茂的讲义、通俗生动的语言,帮助大家认识卒中、预防卒中,从而远离脑卒中。

  既然脑卒中的危害如此之大,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行动预防卒中呢?让我们一起听听石劲松医生怎么说~

  什么是卒中?

  卒中是由于脑血管发生障碍,导致脑部损害的一大类疾病。可以分为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

  什么是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卒中,中医称之为中风。系指因脑血管阻塞而引发的一类疾病。

  如果将人的大脑比作田地,那么,脑的血管就是田地里的灌溉沟渠。某条沟渠堵了,就有相应的田地干旱,秧苗缺水死亡。因此如果某条脑血管堵了,相应的脑组织缺血,就会出现脑细胞的死亡,这就是缺血性卒中,即脑梗死

  什么是TIA?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亦称小中风。症状类似中风,持续时间很短暂,数分钟至1小时。

  症状:突发颜面部、上下肢或单侧肢体无力;突发言语障碍,或理解力下降;单侧或双侧视物模糊;突发头昏、平衡调节障碍或行走困难;突发不明原因的头痛等。

  因持续时间很短,病情迅速好转,常被患者及家属忽视。但是,半数以上的病人在脑中风发作前都曾发生过TIA,20%TIA患者在随后的3个月内会发生中风 ,因此TIA是发生中风的重要先兆!

  脑卒中的主要发病原因——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动脉粥样硬化血栓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随年龄增加出现的不同表现。

  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有:糖尿病、吸烟、年龄(男性≥ 50岁或女性绝经期后)、肥胖(体重指数≥ 28kg/m2)、高血压、高血脂、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等。

  卒中常见的认识误区

  错误的观点:卒中不可预防;卒中无需治疗(治不好);只有老年人才会发生卒中;卒中后治疗6个月就会好

  正确的认识:超过80%的卒中是可预防的;发生卒中应尽快就医;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可能发生;可能终生无法恢复。

  卒中的危险因素

  1.无法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年龄:年龄增高发病率增加

  性别:男性>女性

  家族史:有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2.可以改变或控制的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房颤

  吸烟、酗酒、肥胖、运动量过少

  既往有冠心病,或心脏病发作史

  既往有外周动脉疾病史

  发生过卒中或TIA史,再次发生卒中的风险高于其他人9倍,而每次的卒中发生都可能产生严重影响,甚至危及生命

  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

  起病急;有可能逐渐进展;临床表现为口角歪斜、言语不清、偏瘫或肢体无力、偏身感觉障碍等。

  减少卒中死亡和残疾的关键

  早期治疗!早期康复!预防复发!

  减少卒中风险,我们能做什么?

  1.防发病(一级预防):从未发生过卒中或TIA的人,应及早发现危险因素,并采取综合控制。

  2.防复发(二级预防):已发生过卒中或TIA的患者,应采取更积极的措施避免复发。

  3.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烟;限酒;控制体重;合理饮食;每天至少吃5种以上的水果或蔬菜;降低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每天适度体育锻炼至少30 分钟。

  4.控制危险因素

  控制血压、控制血糖、控制高血脂

  5.坚持服用药物

  抗血小板药物,例如阿司匹林,可以使严重血管事件发生率降低25%左右,对已发生中风的患者,应该终身服用抗血小板药物

  降压药要长期、规律服用

  他汀类降脂药不仅能降低胆固醇,还能减轻已形成的动脉粥样硬化

  严格控制血糖

  血压、血糖正常也不可以轻易停药!

  6.保持乐观,心理平衡

  生病后,患者容易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应多与亲人、朋友和医生加强交流,以减少思想负担。出院后,无论遇到什么事情,应保持良好心态,泰然处之。如果心理调节不能缓解,应及早进行药物干预,如抗抑郁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