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公益Social commonweal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社会公益 >>相关报道 >> 正文

相关报道

西藏医疗队记事

作者:邹燕红 来源:眼科 发布时间:2016-09-13 浏览次数:
字号:
+-14

  8月23日到9月3日,在院党委类书记的带领下,我院部分专家组成的医疗队奔赴西藏,参加了国家民委“中华民族一家亲”送医到基层公益活动。在高海拔少数民族地区开展医疗服务,对每个队员都是严峻的考验。这里仅就与眼科相关的问题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图片11.jpg

  一、 牧区严峻的眼病防治现状

  拉萨地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当雄县是传统的牧区,藏族同胞居住分散。医疗队为了能让当地更多的群众有机会参加义诊活动,到拉萨的第二天就驱车赶往当雄的赛马会现场。半天的时间,我看了近30位患者,应该是医疗队中最多的。由于眼科的很多检查需要在暗室进行,县医院的内科主任作为翻译,引领着牧民们随我进到帐篷里。他们穿着节日的盛装,有秩序地排着队。幸好我事先准备周全,自带了手电筒和眼底镜。我搬来椅子让他们坐下,在县医院同事们的帮助下询问病情,初步检查判断后,给出诊断和建议。牧区患者最常见的疾病一个是白内障,一个是翼状胬肉,二者都和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有关。很多患者的病情已经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图片12.jpg

  第二天,我们来到县医院,下到各科室开展诊疗活动。眼科在这个县医院并没有独立成科而是划在五官科内。裂隙灯是2个月前才刚刚买来的,没有人会用。我打开调试了一下,发现少一个旋钮,因而光线的宽窄无法调节。我简单指导了裂隙灯的使用方法,并让他们找厂家售后来维修。几个在赛马会上看过的患者如约而至。由于赛马会现场缺乏检查设备,叫他们今天过来检查。碰到这样的裂隙灯,我能做的也有限。其中一位婆婆是白内障手术后视力不好的,检查发现人工晶体出现夹持。这很可能是术后炎症反应控制不佳造成的,只能让她回拉萨进一步检查治疗。剩下的时间里整个科室,实际上也就是一间诊室,基本就没有患者。我趁此机会,把之前在院内护理部的讲课“白内障手术的护理”给两位年轻的医生讲了一遍。他们之前真的没见过白内障手术,看到手术录像都兴奋极了。

  当雄县4万多人口,没有1名眼科工作者。这就是牧区严峻的眼病防治现状。

图片13.jpg

  二、 农区亟待提高的医疗技术水平

  日喀则是西藏的粮仓。日喀则市仁布县医院,如果与当雄比较,医疗条件就相当先进了。五官科占了三个房间,分别是口腔、耳鼻喉和眼科眼科有独立的暗室,配有视力表、裂隙灯。1名专职的眼科医生曲珍,是位活泼开朗的藏族小姑娘。她虽然学的是护士,但医院派她去日喀则进修了眼科,工作可是独挡一面的。接触时间长了问题才慢慢显露出来。裂隙灯虽然有些破旧,但是用来完成前后节的检查完全没有问题。可是曲珍还只会看角膜和结膜,白内障如果不是全白的,她不太能判断。当我给她示范看一个后囊下白内障患者的时候,她欣喜地发现“这就是教科书上说的锅巴样混浊呀!”查视力,如果不是站在标准的5米检查距离,视力怎么算?小瞳孔的眼底看不进去。我给她做模特,看得我眼都花了,她还没有看到。我告诉她,要抓住医院每个人来看眼底,她才能把看眼底的本事练出来。我们这些天最大的进步应该是学会了查眼位和眼球运动,希望她现在还能记得我画的图。我们从柜子里翻出了简易的视野计,甚至还找到了做外眼手术用的头戴双目放大镜。她把我电脑里能拷的讲课幻灯都拷走了。曲珍爱学习,对待病人也非常有耐心,但是我们走后,她又要一个人面对这么多她不能完全掌握的仪器设备。

  仁布县3万多人口,仅有1名需要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眼科工作者。这是农区的眼病防治现状。

图片14.jpg

  三、 提高西藏眼病防治水平的建议

  西藏地广人稀,眼病高发,如何有效地提高当地的眼病防治水平呢?我们知道西藏每百万人口的白内障手术率居全国前列,可惜的是大部分的手术是全世界的眼科医生作为公益事业去开展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真正改善老百姓的眼病防治水平,需要培养能在他们身边工作的专业眼科工作者。在这次送医活动中,也接触到来自北京和全国其他地区的援藏医疗技术干部。他们在艰苦的工作环境中所做的正是这样造福当地百姓的工作。希望有更多的曲珍成长起来,肩负起维护光明的重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