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知识
老人反复骨折是骨质疏松吗?警惕是这种更严重的疾病!
骨质疏松是一种代谢性骨病,主要由于骨量丢失与降低、骨组织微结构破坏,骨脆性增加,导致患者容易出现骨折的全身性代谢性疾病。本文讲述的一名患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反复3次骨折,难道是因为骨质疏松吗?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患者是一位78岁的老年男性,有高血压病史。八个月内发生了3次椎体骨折,均接受了外科手术治疗。术前血常规提示为中度贫血,血红蛋白87g/L(成年男性正常值120-160g/L),生化提示免疫球蛋白升高。
为了弄清楚反复骨折的原因,患者就诊于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肿瘤科,科主任郭振兴认真查看患者既往的化验,结合骨折病史,考虑其骨折的原因是血液科第二常见疾病——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入院完善血常规、生化、骨穿、血及尿免疫固定电泳、影像学检查等,最终被明确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GλDS ⅢA期,标危组;R-ISS Ⅱ期)。全面评估病情后,郭振兴团队拟定了针对老人的治疗方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VRD)方案。该患者目前已顺利完成3个疗程的治疗,目前贫血明显改善,免疫球蛋白降至正常范围。
什么是多发性骨髓瘤呢?今天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吧。
该病是一种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排名第二的常见恶性肿瘤,可导致骨质破坏和骨髓衰竭。
多发性骨髓瘤的好发人群
这个病好发于老年人,实际发病率会随着年龄而逐渐上升,男性多于女性;中位年龄62岁,85%在50岁以后发病,60岁到70岁的时候达到了发病的最高峰。
发病原因
电离辐射、接触化学毒物、慢性抗原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遗传和病毒等等因素都有可能与多发性骨髓瘤的发病有关系,但具体病因仍不明确。
临床表现
多发性骨髓瘤的症状特点是起病缓慢、无明显症状、易被误诊。典型临床表现:贫血、骨痛、肾功能不全、高钙血症,神经症状、淀粉样变等等。
基础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涂片)、尿常规、生化、24小时尿蛋白定量及血免疫球蛋白。当发现贫血、肾功能不全及血免疫球蛋白异常时,建议请血液科会诊。
温馨提示
临床医生注意寻找多发性骨髓瘤的蛛丝马迹:
1)原因不明的骨痛、全身广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2)原因不明的水肿、蛋白尿及严重肾损害,尤其伴球蛋白明显增高者;3)不明原因贫血,尤其贫血程度与初诊疾病严重程度不符,原因不明的红细胞沉降率加快,外周血涂片红细胞呈缗钱样排列;4)长期反复且不易控制的感染。
当临床发现老年患者同时出现上述情况,一定要甄别是否为多发性骨髓瘤。
患者自查:若出现乏力、面色苍白、水肿、骨痛等症状,请及时到血液科就诊,切勿延误病情,错过最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