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致敬医者】我的从医三十年感悟——心脏中心CCU康林医师

作者:康林 来源:心脏中心CCU 发布时间:2020-08-19 浏览次数:
字号:
+-14

微信图片_20200820094112.jpg

  2020年对每个人都是特殊的一年,而我们医务工作者在这个年份里尤其特殊,面对新冠,我们责无旁贷。今年也正是我从医满30年,回想这一路走来,回忆把我拉得更远了一些,先回到了童年。

根植于心的崇拜

  我的童年生活在一个美丽活跃的国防三线大矿区,我的母亲是一名医生,我的家就在医院旁边的家属院。每天看见各种面容痛苦的病人被医生医好,特别是工伤大抢救的病人,被医生挽回生命,全家以及全单位人的感激,让我对白大褂这个职业充满了崇拜,连小时候过家家我都抢着扮演医生的角色。我小时候动手能力就非常强,小学时家里杀鸡、宰鱼、剥青蛙的活我都是信手拈来。1985年报考大学时,本可以推荐保送湖南师范大学的我,坚持把3个志愿都填报了医学院,妈妈也成全了我,最后顺利被湖南医科大学(现湘雅医学院)录取。

适合专业的选择

  我喜欢有意义、有成就感的工作,小时候觉得抢救病人很神奇,实习时亲自参与心肺复苏,把命悬一线的病人成功抢救过来。通过进一步学习发现,心血管系统与其他每一系统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且临床危重症,如休克、心律失常等等的处理均需扎实的心血管基础,觉得学习心血管专业可以帮助和救治更多的病人。这些都坚定了我选择心血管专业的决心。但人长得太小,那个年代外科是不要的,所以选择了心血管内科专业。

赶上“介入”大时代

  70年代末起源于国外,80年代末引进我国的心脏介入诊疗技术,是心血管领域的一场划时代的革命。在现代科学技术及先进设备的引导下,介入医生精准实施检查和治疗,对病人而言创伤轻、痛苦小。心脏介入治疗使病变心脏重获生机和活力,极大的改观了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预后,降低了死亡率。这让喜欢动手的我心生向往。然而这项工作,医生完全暴露在X射线之下,对人身体的伤害不可避免,但这丝毫没有让我退却。1994年我考入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师从我国著名的心血管介入先驱朱国英教授学习。那个时候的学习和工作是非常辛苦的,白天病房、导管室,晚上实验室,周末动物实验,但我不知疲倦且乐在其中。我是幸运的,做着自己热爱的工作,苦累也都是快乐的。跟随朱老师我学到了严谨的工作态度,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以及对病人细致入微的关怀、栩栩如生的讲解。良好的沟通并建立信任,使治疗效果更好。

坚定走上重症医学之路

  对于喜欢挑战的我,选择危重症专业也就顺理成章了。在CCU工作必须具备厚实的医学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应变能力、动手能力要强,并能承受高强度的精神及工作压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过硬的临床经验是我在CCU工作数十年的法宝。身为心脏重症大夫,我们要胆大心细,吃得了苦,负得了责。虽然工作异常辛苦,但重症抢救成功后获得的成就感是对我们职业的最高回报。每一个优秀的重症大夫都有在危重症患者床前“同住陪睡”的经历,“敬畏生命,创造奇迹”,是每一个重症大夫的追求。

  最后我想谈一点对医生的理解:我们医生群体是一个自发向上的群体,医生同时具备知识和智慧,勇敢与果断,还有技术与技巧。虽然现在是信息爆炸的时代,外面的世界很精彩,诱惑不断,但做医生还是要纯粹一些,坚持初心,把自己做大做强。同时,医学技术是发展进步的,我们要不断学习,探索和传承,而医学人文的理念是我们要坚持的,也是永恒的,把医学技术和医学人文结合起来,才能做好一个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