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第九届急危重症论坛暨急诊多发伤专场”在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举办

作者:任倩倩 来源:麻醉科 发布时间:2019-12-31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2月25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第九届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症论坛(急诊多发伤专场)”成功举办。本次论坛是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急危重抢救协作组组织的以病例为基础、以问题为导向、以多科MDT形式进行的第9次论坛。副院长张东亚普外科主任杨国山综合ICU主任晁彦公、肿瘤中心副主任田进涛耳鼻喉科主任高云海神经外科副主任冯国余输血科副主任杨永涛输血科原主任曹绪梅副主任医师、妇产科王文素副主任医师等在内的数十位医护人员参加。我院重症抢救协作组是在张东亚的倡导组织下成立的,以麻醉科综合ICU为主体,包含急诊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耳鼻喉科等多个手术科室。协作组创建的目的是为沟通协调危重病人抢救、信息共享及相互交流学习进步。协作组有微信工作群、核心管理团队和管理章程,并定期组织多科的学术沙龙交流。主要以临床危重病例,探讨危急重症诊疗经验及不足,学习相关理论进展,加强医护人员对于危重患者的管理能力。协作组成立3年来,共成功协作抢救危重病人30余人。定期组织召开学术论坛8次,每次均以危重病例为基础,设立讨论方向。本次论坛以急诊科两例多发伤危重患者为讨论点出发,展开学习,获得参会者普遍好评。

微信图片_20191231163235.jpg

  第一例患者为颈部伴双侧腕部多发伤,严重的颈部切割伤、气管切开、胸锁乳突肌断裂、食管纵行破裂、甲状腺腺体横断、双侧腕部切割伤;处于失血性休克状态,病情极其特殊和危重。急诊科赵伟医师在急诊科副主任张卫东的指示下紧急经气管断端置入气管导管,同时包扎双侧腕部止血,开放多条静脉通路补液,纠正休克。耳鼻喉科大夫和急诊内科大夫包扎颈部伤口,给予股静脉置管泵入血管活性药。耳鼻喉科主任高云海决定立刻为患者手术,麻醉科手术室立即准备手术。麻醉科田玉麟副主任医师和周美辰医师认真评估患者全身情况,ASAⅢE(美国麻醉师协会分级的Ⅲ级急诊),死亡风险62%,麻醉风险极高。患者麻醉管理方面重点和难点在气道管理和容量复苏。入室前准备好气管切开包和有创监测,积极联系输血科配血。患者入室后由于双侧腕部伤,无法测量上肢血压,麻醉大夫在下肢做了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力,血管活性药维持循环,积极输血,术中多次血气分析,调整患者内环境、纠酸。患者受伤部位多,耳鼻喉科骨科同时手术,手术历时6小时20分钟,最终患者循环稳定,度过了手术期安全转往综合ICU,治疗外伤的同时给予心理治疗。

  第二例患者为高处坠落伤、失血性休克、高位脊髓损伤。急诊科接诊后,给予气管插管、建立深静脉穿刺、抗休克治疗,完善各项检查,请胸外科普外科会诊,胸外科急诊闭式引流。麻醉科手术室准备急诊手术,患者入室后,张东亚亲自给予桡动脉穿刺,监测有创动脉压力。付连军副主任医师和杜士魁医师迅速评估患者,给予循环支持;骨科王占长副主任医师和胸外科田进涛主任医师行开胸探查止血、肺挫伤修补术,但是患者由于高位脊髓损伤,血流动力学一直不稳定,调整血管活性药,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患者安全返回ICU病房,在综合ICU治疗两周后脱机拔管,顺利转院。

  此两例患者入院后均存在失血性休克。急诊患者多发伤且多病情危重、复杂、瞬息万变,其救治刻不容缓,需要急诊科、外科、麻醉科ICU检验科、影像科及输血科等多科室全力合作,是医院综合救治能力的体现。急诊科耳鼻喉科胸外科麻醉科综合ICU等科室医生均对于两例病例从各自角度展开讨论,大家各抒己见,广泛讨论。最后,张东亚指出,通过不断的MDT形式的多科讨论,增进各科之间了解、加强了理论学习、提高了危重症抢救水平,同时还锻炼了年轻医师,这也是持续举办危重症论坛的目的。会中各科不分彼此,开诚布公,讨论热烈,这充分体现了广大医务人员“不忘初心,救死扶伤”的精神和热情,对于提升个人和全院的医疗水平大有帮助。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危重症论坛,已经申报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相信将成为我院的学术精品。这种以问题为向导、以病例为基础、MDT形式的论坛,必将成为我院的名片,吸引北京市各兄弟医院的广大医护同仁积极参会,大家取长补短,提升危急重症诊疗水平,更好地服务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