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医疗护理Medical Ca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医疗护理 >>医疗质量 >> 正文

医疗质量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打造有特色的精准医疗模式,提升医疗质量

作者:韩佳琪 来源:综合ICU 发布时间:2018-05-02 浏览次数:
字号:
+-14

  重症医学科作为全院集中收治危重症患者的科室,收治的多为累及系统、多脏器衰竭的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病死率、急性事件发生率均为各科之首。如何做到统筹兼顾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综合ICU(重症医学科)在晁彦公主任的带领下,逐步走出一条具有华信ICU特色的精准医疗模式,该模式强调的是针对每一位患者的个体化治疗,对各系统进行精细评估,从而使得治疗有的放矢。

  针对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综合ICU可综合运用picco(应用脉搏连续心排血量监测)、swan-gans导管及看得见的听诊器心肺超声对患者的循环状态进行实时动态评估,同时结合中心静脉压(CVP)、动脉压力(ART)、二氧化碳分压差(CO2 gap)、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比(PCO2 ratio)、氧供、氧耗及氧摄取率等协助验证。不仅如此,为了精准评估患者微循环及脏器灌注状态,乳酸、指端PI指数、肾脏血流评分及阻力指数、肝静脉血流等均在治疗过程中连续测量,对于灌注水平、液体治疗终点,心脏功能是否需要强化进行进一步指导。

  针对呼吸衰竭患者,常规疗法治疗时间长、效果差,插管率高、拔管率低,综合ICU在国内率先开展护理主导的超声引导下物理疗法治疗,通过超声实时床旁评估患者无通气肺段位置,针对性地进一步进行体位引流、人工强化排痰及机械辅助震动排痰、吸痰及肺复张、有创及无创纤维支气管镜等技术已经成功治疗多例单侧肺不张严重低氧呼吸衰竭的患者。

  针对神经重症患者,如大面积脑出血、脑梗塞、脑外伤,综合ICU开展神经重症多模态监测与治疗技术,既结合无创近红外经颅脑氧监测、脑电图、脑电双频指数(BIS)、持续经颅多普勒、视神经鞘宽度及入颅血管血流评估,对于神经系统功能、脑血流自主调节状态、脑代谢状态、颅内压状态进行精准及实时无创监测,并根据监测手段动态调整治疗方案,已经使得众多神经重症患者转危为安。

  针对器官衰竭患者,通过多普勒评估脏器血流情况,可精准了解脏器衰竭是因为实质本身原因所致,还是由于器官低灌注所致,这可以更早的发现可逆性器官衰竭,为保护残余脏器功能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避免造成永久性损害。

  在治疗重症患者原发病的同时,综合ICU较早开始关注患者心理精神状态评估及干预,因为严重的精神心理障碍无疑对疾病的整体预后产生重要影响。综合ICU综合运用多种心理及精神状态评分量表,如RASS、ICDSC、CAM-ICU等,从入科第一刻开始进行评估,及时发现患者心理状态变化,如焦虑、躁动、瞻望等,给予肌肉放松训练,早期肢体功能锻炼,加强陪护,音乐疗法及药物干预。尽量使ICU患者的住院体验得到提升,避免因心理状态影响疾病治疗。

微信图片_20180502165601.jpg

  经过逐步完善相关技术,综合ICU在医疗质量和医疗理念均紧扣重症医学发展方向,在重症医疗领域处于较领先水平。重症患者生存率有了进一步提高,床位使用率及周转率明显提升,为承接各科室的危重症患者做坚强后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