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团委工作Youth Work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党群园地 >>团委工作 >>青年荣誉 >> 正文

青年荣誉

第二届“青年之星”获奖者优秀事迹

发布时间:2016-11-08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积极进取,严谨为医

  张仪,女,1983年11月出生,心脏小儿科主治医师。她硕士毕业后留院工作,3年北大医院儿科的规范化培训,成为青年医师中的佼佼者,2年二阶段的培训,成绩优异,马不停蹄的考取清华大学儿科学博士生,医学的道路中不断的进取,丰富自己,造福更多的患儿。她和蔼可亲,微笑面对患儿及家长,运用专业知识耐心为家长解答病情,深入浅出的讲解疾病,并鼓励家长,重获战胜疾病的信心,深得家长信任;她不畏疾病风险,勇于收治科室内危重及疑难病例;她对科室及患儿有高度的责任感,负责的医疗质控及科教等科室工作都有条不紊,全院名列前茅;她从医多年,严谨认真,从常见病中甄别少见的病因,从常见病因中寻找疾病的根源,尽已所能助健康之完美。

张仪.jpg

脚踏实地,仰望“星空”

  蒋海辉,男,1989年1月出生,神经外科住院医师。2014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神经外科专业,同年来到我院工作,成为我院第一届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一名学员。在为期两年的规培期间,该同志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完成轮转计划,依次轮转过普通外科、血管外科、心脏外科泌尿外科骨科ICU胸外科。轮转期间积极配合带教老师完成临床工作,认真学习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技能,最终一次性通过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考试。2014年,该同志获得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年度优秀病历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优秀住院医师。在临床工作之余,该同志积极参加相关临床科研工作并取得一定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euro-Oncology》、《Oncotarget》、《Journal of Neuro-Oncology》、《Journal of Neurosurgery》、《中华外科杂志》、《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等知名期刊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收录7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7.371,累计影响因子近30分;并参与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多参数磁共振技术监测瘤周高危半暗区在胶母手术和肿瘤进展中的作用研究》、《基于多模态磁共振技术的胶质母细胞瘤复发风险评估研究》;参编论著一部《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分册》。

蒋海辉.jpg

乐观向上,不畏困难

  刘琳琳,1985年9月出生,神经内科住院医师。2014年7月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 获得国家奖学金,取得临床博士学位。同年9月至我院神经内科从事临床工作,专业理论知识扎实,临床经验丰富,独立处理神经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对神经内科少见病、疑难病亦有自己独立的诊治思路,耐心、热情地为每一位患者服务。每一种疾病,预防重于治疗,临床工作之余,热衷于医学科普知识的传播。告知每位脑卒中患者要严格控制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规律二级预防,减少患者再入院率; 告知每位帕金森患者帕金森用药的特殊性,严格按规律服药;告知每位痴呆患者家属,家庭长期照料的重要性,谨防走失等意外发生;耐心听取每位焦虑抑郁患者的诉说,为其进行心理疏导,回答其不厌其烦的问题。一份付出一份收获,认真的付出得到了患者们的一致好评。

刘琳琳.jpg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石晓威,男,1982年3月出生,信息中心工程师。2004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学士。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做一名医疗信息化的网络尖兵,一直是他的追求与信仰。近年来,随着传统医疗逐步向智慧医疗升级,越来越多的系统趋向于网络化和平台化,这也对他的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他在工作中时刻了解行业前沿,认真学习项目管理知识,耐心细致地分析实施案例,并与其他医院的同行切磋技术、交流经验,通过更新理念、创新思路,不断充实和完善自己,为医院的信息化建设提出适合自身发展的合理化建议。2015年,医院开始实施“远程会诊教育系统”项目,作为项目主管的他,深知肩上的重担与责任,可是他却没有着急抢工,而是通过书本和网络,查阅了大量的视讯类产品相关资料,全面梳理了实施方案,快速地明确系统架构、系统安全、新旧设备兼容性等控制性工程,冷静地分析各个单项工程的工期、设备部署位置、队伍的需求量等,做到心中有数。在实施工程中,他带领团队潜心钻研、学以致用,虚心听取临床反馈,及时满足临床所需,建设具有华信特色的视讯系统。一年来,项目团队出色的完成了学术年会直播、手术直播、远程查房、联欢会直播等多次直播任务。

石晓威.jpg

精益求精,认真负责

  崔珊珊,女,1984年3月出生,眼科主治医师。201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8年制)专业,获医学博士学位。崔大夫专业功底扎实,对待每位患者都认真负责,甚至有时候有点儿“较真”。从2014年始,崔大夫承担了每周固定一次的NICU病房早产儿眼底筛查工作。2015年崔大夫接手儿童视光门诊。她利用业余时间对同仁医院、北医三院的视光中心进行了考察,提出了建立儿童屈光档案的方案。2016年暑假,眼科为近400名儿童建立了屈光档案,为今后屈光不正的个性化诊治奠定了基础。每个寒暑假,她都承担小儿阿托品散瞳检影的工作。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崔大夫还担任科室的考勤员和电子病历协调员,协助主任完成一些行政工作。作为课题组的主要成员,她还需要不时到社区去访视病人,并设计、参加科室的课题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分析数据、撰写文章,将科室的最新研究及成果留存下来,为科研工作留下了宝贵的资料。

崔姗姗.jpg

辛勤付出,为院争光

  王倩,女,1987年5月出生,妇产科住院医师。2012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2015年在朝阳区举办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比赛中,与儿科医生、助产士作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代表队获得团队第一名的好成绩。在2016年8月,北京市举行的第一届新生儿窒息复苏比赛中,作为一名产科住院医生,在北京市众多专业、高年资儿科医生参加的笔试中,获得北京市个人成绩第一名。与团队一起顺利进入决赛,在总决赛中获得北京市团队二等奖、优秀个人奖的好成绩。2016年7月在北京市对我院产科进行的助产评估工作中,作为一名住院医师,在操作演练中的表现可圈可点,获得各位评审专家的一致好评。在科里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负责产科出院病人的妇幼二期录入、出生缺陷的填报和上报、不良反应上报和临床路径病人的录入工作,很多时候,都需要加班或者利用休息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虽然工作比较多,但不仅做到了按时完成,而且基本没有漏报和错报。她的辛勤付出,经常得到本科医护人员的称赞以及病人和家属的好评。

王倩.jpg

细致缜密,勇于担当

  杨宇轩,男,1985年8月出生,药学部药师。2008年毕业于沈阳药科大学,获学士学位。几乎每一个月,杨宇轩都会为门诊药房的同事们奉献一堂简明、精辟又实用的专业课,严谨的专业精神和对教学的执着让他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分享给每一个人,面对病人的咨询和疑问,他也总能做出深入浅出的解释。如果说杨宇轩做工作有什么不同,那就是他总能把工作做到远超你期望的程度,他负责机动岗位,哪里需要他,他就去哪里,各个岗位都能胜任;他负责用药干预,用药干预就能成为一套流程明确,数据精准,专业性不断提高的日常工作;他负责药学部品管圈,品管圈就能组织全科各班组进行内容丰富、效果奇佳的业务学习。另外,身为药械机关团支部书记的他带领团支部就能连续4年获院优秀团支部的称号,始终保持强大的凝聚力和活力,能做到这些,严密的思维逻辑和无私的奉献精神缺一不可。

杨宇轩.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