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类医保定点医院  医保编码05110006

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我国胃癌高发!早筛早防,捍“胃”健康

作者:韩强 来源:消化内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王阿姨是个乐观开朗的人,但最近她发现自己的胃口变差了,还时不时有胃痛。起初她没在意,但女儿坚持带她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检查结果让全家人震惊——王阿姨竟然得了胃癌,幸而发现及时,尚处于早期阶段,经过内镜下治疗,王阿姨已经痊愈了。

  胃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全球范围内均居高不下。我国属于胃癌高发地区,每年新增胃癌患者数量庞大,且多数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治疗效果不佳。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一、什么是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是指癌组织限于胃黏膜层及黏膜下层,不论其范围大小和有否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的病灶较小,通常无明显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因此容易被忽视。

二、早期胃癌的常见症状

  虽然早期胃癌的症状不明显,但仔细观察仍可发现一些蛛丝马迹。

  1.上腹部不适: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上腹部隐痛、饱胀感、嗳气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与消化不良相似,但持续时间较长,且不易缓解。

  2.食欲不振:患者可能表现为食欲下降、厌食、体重减轻等,这些症状可能与肿瘤影响胃肠功能有关。

  3.恶心、呕吐: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症状,这可能与肿瘤刺激胃黏膜或影响胃的正常蠕动有关。

  4.消化道出血:部分早期胃癌患者可能出现消化道出血的症状,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这是由于肿瘤侵犯血管导致血管破裂所致。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症状并非早期胃癌的特异性表现,也可能与其他消化系统疾病有关。因此,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便确诊和治疗。

101.jpg

三、我国胃癌筛查的目标人群是?

  年龄≥40岁,且符合下列任一项者:

  1.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2.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是一种能在人胃黏膜上生存的细菌,它能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并增加患胃癌的风险。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应及时接受检查和治疗,以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3.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其胃黏膜在长期炎症的刺激下,容易发生癌变。这些疾病被认为是胃癌前疾病,需要积极治疗和定期随访。

  4.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如果家族中有一级亲属(父母、子女及亲兄弟姐妹)患有胃癌,那么个体患胃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胃癌存在家族聚集现象,可能与遗传、共同的生活环境或饮食习惯有关。

  5.存在胃癌其他风险因素:

  (1)不良饮食习惯者:长期食用高盐、腌制、熏烤、煎炸等食品的人,其患胃癌的风险会增加。这些食品中含有大量的亚硝酸盐、多环芳烃等致癌物质,长期摄入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促进胃癌的发生。

  (2)长期吸烟、重度饮酒者: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和酒精都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促进胃癌的发生。

  对于以上高危人群,不论有无胃部不适,均建议定期胃镜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治疗胃癌。

四、早期胃癌的筛查方法?

  1.胃镜检查:目前最为准确的早期胃癌诊断手段,通过胃镜可以观察胃黏膜的情况,发现可疑病变并进行活检。胃镜检查具有直观、准确、创伤小等优点,是诊断早期胃癌的首选方法。对于王阿姨而言,正是这一简单而无创的检查,发现了她的健康隐患。

  2.肿瘤标志物检查:血清癌胚抗原(CEA)、癌抗原72-4等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胃癌的辅助诊断。然而,这些肿瘤标志物的特异性不高,不能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重要依据。

102.jpg

  3.X线钡餐或腹部CT检查:X线钡餐检查可以发现胃溃疡或因肿块导致的充盈缺损等病变,腹部CT可以发现胃壁增厚、腔内肿块、淋巴结增大等表现,但对于早期胃癌,X线钡餐和腹部CT检查均难以发现明显的异常表现。

  4.胃蛋白酶原检测: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反映胃黏膜的功能状态,有助于胃癌的辅助诊断。然而,该检查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不高,不能作为诊断早期胃癌的主要依据。

五、如何治疗早期胃癌?

  早期胃癌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切除和外科手术。与传统外科手术相比,内镜下切除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恢复快、费用低等优点,且疗效相当,5年生存率可超过90%。对于一些局限于黏膜层的早期胃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有效的治疗手段。王阿姨正是在我院接受了ESD治疗,术后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生活。

103.jpg

六、如何预防早期胃癌?

  1.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油腻生冷的食物,注意以清淡易消化且富含营养的食物为主,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2.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应戒烟限酒,减少胃癌的发生风险。

  3.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胃镜等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早期胃癌。

  4.积极治疗相关疾病:如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等疾病,降低胃癌的发生风险。

七、早诊早治,拥抱健康生活

  王阿姨的故事告诉我们,即便是看似普通的食欲不振、胃痛,也可能隐藏着严重的疾病。通过定期体检,特别是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我们能够更早地发现疾病,选择更合适的治疗方式,提高治愈率。让我们携手并进,关爱自身健康,勇敢面对疾病挑战。通过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为自己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共同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是国家认定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消化道早癌研究协作单位。近三十年来,消化科历经几位主任和全科同事们的共同努力,科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技术力量日益雄厚,诊治水平不断提高,目前已成为消化系疾病的诊治中心。现任消化内科主任程艳丽教授目前担任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内镜学会委员,北京医学会肠道微生态与幽门螺杆菌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Hp与早癌学组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消化内科专…

+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