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宣传展板 >> 正文

宣传展板

建设学系、夯实基地、强化教研、促进临床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QQ图片20160830161323.jpg

QQ图片20160830161339.jpg

  完善学科建设、强化医疗质控,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院战略,以提升医院核心竞争力,把我院建设成一流的教学医院,一直是我院工作重点。提升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的建设至关重要。可喜的是,清华大学医学中心成立了外科学系、儿科学系、神经病学系和妇产科学系和相关的专业学组,为我们学科建设提供了平台和组织架构,技能培训中心、微信管理平台和远程会诊中心,先后建成并投入使用,从软件、硬件上为我们的教学和师资培训提供了保障。内、外、检验基地建设也取得的长足的进步,对于尚非住院医师规培基地的学科或专业,也要按基地要求和标准建设,这与我们医学中心临床学系建设,是设相辅相成的。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大型三甲医院相比,我院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无论是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建设,还是医学中心学科建设,师资力量培训和教学体系完善是我们的主要任务。

  一、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外科、儿科、神经病和妇产科学系成立

  2016年1月21日,外科、儿科、神经病和妇产科首批二级学科学系,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宣告成立。

  外科学系的主任是我院吴清玉院长,副主任分别是二附院院长张玉琪教授、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执行院长董家鸿教授、我院泌尿外科主任李胜文教授。儿科学系、神经病学系和妇产科学系主任,分别是我院李小梅教授主任、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武剑教授和廖秦平教授。

图片63.jpg

QQ图片20160908142741.jpg

  一、 清华大学医学硕士、博士学位专业和导师(我院)

  我院心脏中心泌尿外科骨科是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点,麻醉科、血液内科、血管外科、眼科消化内科和放射科是清华大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点,目前我院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分别是心脏中心吴清玉教授,心脏中心李小梅教授、泌尿外科李胜文教授、骨科Daniel Porter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分别是麻醉科张东亚副教授、血液内科税朝祥副教授、心脏中心张明奎副教授、心脏中心商丽华副教授、心脏中心王廉一副教授、血管外科李雷副教授、眼科邹燕红副教授、消化内科程艳丽副教授和放射科刘晶哲副教授。

  一、 北京市内科、外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检验技师培训基地建设

  检验科于2011年5月,经北京市卫生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专家组现场评审,成为北京市检验技师培训基地。2012-2015培训技师11名,其中2名已经取得住院技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其中委培外单位住院技师3人。2014年2月我院大内科和大外科,经上级卫生管理部门评审认定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大内科至今接收2013届、2014届、2015届共18名住院医师,已有2名规培住院医师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大外科至今接收本院9名住院医师入基地规培,目前已有3名规培住院医师取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合格证书。

  (一)内科基地

  内科基地分为心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神经内科肾内科血液肿瘤科内分泌科感染科老年医学科,急诊综合ICU ,共10个亚专科,55名带教老师,三年共计出科考核75次。2015-2016年度内科基地组织疑难病例讨论15次;2016年内科基地住院医授课22次:每周四上午十点半商丽华主任督导科室教学查房22次。

图片60.jpg

  (二)外科基地

  外科基地分为心外科,普外科胸外科骨科泌尿外科,血管外科,神经外科,共7个亚专科。2014-2016两年累计组织出科考核32人次,教学查房381次。我院引入了英国爱丁堡皇家学院外科教学培训体系,注重“行胜力培养”,注重过程考核。编写制定了外科培训体系的考核量表,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表扬。组织了多次“手术科室医师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与竞技比赛”。外科、眼科口腔科耳鼻喉科妇产科、皮肤科、急诊外科等手术科室的住院医师、亚专科培训医师、院内低年资住院医师、相关手术科室科教干事等40余人参加。

  (三)检验技师培训基地

  完善的教学管理:科主任为教学负责人,全面统筹协调教学管理工作,科内新设立教学组,授权教学组长和教学秘书负责基地的日常教学管理,制定符合实际需要的培训和考核计划并监督带教老师及被培训人员完成教学培训任务。

  特色的专题培训:检验科的培训所涉及的专业众多,根据北京市检验技师培训大纲将全部培训内容划分成80个培训专题,每个培训专题有明确的培训要点、相应的学习方式及考核要求。

  全面的考核评价:从培训时间、专题成绩、文献阅读、综述能力及综合评价等多角度对被培训人员进行考核,并配合补贴与专题成绩挂钩和评选优秀学员等有效的奖罚措施,激励被培训人员认真完成每项培训任务。

  带教教师的培训与考核:定期召开带教教师培训会,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需要教师注重的方面进行指导和交流。制定了带教老师评价细则,对包括教学材料的积累、完成专题培训的数量、指导论文及授课等带教任务、教学质量既教学任务完成的质量进行计分评价,实行末位淘汰,督促带教老师认真对待所负责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在长期的培训基地建设过程中,科室充分发挥现有优势,加强各教学环节管理,逐步形成了完善有效且具有科室特色的教学体系,并在2015年初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动态评估中位列检验技师培训基地综合成绩第一名。

  四、 科研基金、SCI论文

  医院重视科研教学工作,制定多项规章制度,推进开展科研工作,积极组织各类科研基金的申报。

图片54.jpg

  2004年-2015年科研基金获资助情况

  五、 学校、医院跨学科合作

  医学探索对科技不断提出要求,而设计、材料、工艺的进步又促进了诊疗技术革命。如何发挥清华大学理工科优势解决困扰临床医生的难题?临床诊疗需求如何作为理工科技的临床导向?清华大学医学中心,搭建了临床医学与工程技术沙龙,通过临床专家和理工专家面对面的深入交流,以转化医学的思维解决临床诊疗实际困难,为学校科研开辟新思路,促进学校和医学中心跨学科合作。

  自2014年12月17日至今,医学中心已经举办了七期沙龙,有三百余人次参加。内容包括了信息技术与医学研究,高分子技术与临床医学,先进影像技术与临床医学,信息技术与临床医学,精准医学时代肿瘤个体化治疗的机遇和挑战,血管医学与工程技术,聚焦急重症医学与工程技术。

  作为临床医学与基础科学实质性合作的典型案例,我院血管外科与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合作的科研项目“基于3D打印及可控沉积技术的个性化主动脉覆膜支架的制造及应用”获得了2016年度“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以下简称“首发专项”)基金资助。

  希望在将来,科学家们的研究成果不再是遥不可及,基础科学与临床医学不再是两条平行线,难以治愈的疾病也不会再轻易夺走人们的生命。科学家研究成果不再束之高阁,能让百姓切身体会到科技进步为疾病诊疗带来的好处与便捷,这就是转化医学的魅力所在吧!

  一、 技能培训中心

  集教学、示教、操作、考核等多功能为一体的全方位培训中心,它依托医学生理及计算机技术,创设出模拟病人和模拟临床场景,代替真实病人进行临床教学和实践,改变了传统教学及考核的方式。临床技能培训中心,不仅是医学生进入临床实践前的必要手段,也是培训和提高在职医师、专科医师临床技能的重要途径,尤其对一些新技术,如腹腔镜手术、内窥镜手术、介入性手术等的临床推广,更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占地220平方米,拥有模拟诊室、模拟病房、内科技能培训室、外科模拟培训室、模拟心肺听诊区、视听室等7间房间,配备情景展示采集点4个,对现场培训考核情况进行实时展示和集中控制。中心引进交互式多媒体远程教学系统,可对教学过程进行视频音频采集并进行回放,便于监控管理实验教学活动,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总结回顾。

  目前,临床基本技能培训主要针对低年资住院医师和实习同学,培训内容包括心肺复苏、四大穿刺术、呼吸机的使用、外科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听诊及影像、心电图、检验报告结果判读等,涵盖了各二级学科基本临床技能。目前该系列培训已完成了三期,分别为电除颤,胸部穿刺、腹穿和换药术。培训采取理论授课及实践技能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每项技能培训后,给予一定时间的练习,培训对象根据自己对该项技能的掌握情况参加科教处定期组织的考核。

  七、 科学化管理与移动管理平台

  (一)医院教学委员会

  我院教学委员会有主任委员1名,副主任委员3名,委员19名。分别由部分临床科室主任、医务处和科教处主管领导组成。其主要任务是对临床教学发展、改革和管理进行咨询指导、评议审议和监督检查。对医院教学工作的重大问题进行论证、研究,并提供决策性意见;对全院的教学工作实行业务指导;督促、检查各项教学工作的完成情况和教学质量的评价。

Philosophy of Learning at Huaxin Hospital

  We recognise that learning should be an everyday activity for Doctors and Nurses at Huaxin Hospital. The hospital aspires to help every doctor and nurse achieve the highest potential of knowledge and skill in their job. We believe that in achieving this potential, our patients will receive the best treatment and will put their complete trust in our staff and in the hospital. Our ambition is to build and maintain international standards of knowledge and skill in all our clinical staff. We recognise that this will take time, however the hospital is prepared to provide significant resources to realise this ambition. In return we expect our junior staff to see education as apriority among their activities. An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an be achieved needing a huge effort from all concerned. From top to bottom all clinical departments of the hospital will soon become fuIly engaged in this process. All members of staff will notice the effects of these changes. In time, we believe that our patients will also appreciate and benefit from these changes.

  (二)科教质控

  科教月报包括科教月工作总结,内科教研室工作总结,外科教研室工作总结,检验技师基地、输血科病理科工作总结,心脏中心工作总结,其他科室工作总结,住院医师、检验技师、实习医师、研究生本月轮转科室,论文投稿与发表,实验室使用情况,图书借阅汇总十部分。涵盖了临床,医技科室每月的教学核心工作,考核与培训,理论学习,教学病例讨论,教学查房的内容。数据全面真实,将各科室每月的教学工作公开化,透明化。便于科教管理,同时科室之间相互比较,也促进了教学工作的开展。

图片46.jpg

  (三)移动教学管理平台

  2015年科教处开通了移动医学教育平台,该平台围绕教学活动发布,教学质量监控,教学工作考核,教学数据统计四个维度解决了教学管理工作中获取信息难,日常管理难,监管考核难的问题。该平台分为管理端和用户端。管理端以课程等活动管理为基础,对教师学员实施监督统计考核,对课程进行评价及管理统计和上报统计。学员通过微信扫二维码签到,课后学员可匿名评价授课情况,管理员/老师可查看课程的评价情况,管理员可通过微信随时随地管理教学活动,查看教学情况,该平台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管理工具,可以在该平台上依据医学教育活动场景,丰富教学管理手段。

  平台自2月17日正式启用截止到6月1日,关注审核用户1199人,涉及61个科室。共有39个科室发布课程550节,总时长733学时,其中区县级15节,院级166节,科室级342节。

  已完成课程339节,课程总时长478.5学时,共有教师181人参与授课达382人次,参加学习总人数达11401人次,平均每门课到课人数达33.63人,覆盖学员1003人,占注册用户的83.77%,完成课后评价9614人次,平均每门课评价达28.36个

  移动医学教育平台的开通使用活跃了医院的教学气氛,使医院的教学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拓宽了教育管理部门与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沟通渠道,通过继续教育培训,全面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加强医务人员对继续教育的了解,第一时间获取课程信息,增加沟通的透明度和反馈度,有效提高管理效率,促进医院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

  (四)信息检索

  图书馆可进行中、外文文献信息检索服务,提供最新最全的文献信息和论文全文。中文文献检索数据库:万方医学网、同方知网、维普科技,外文文献检索服务为Medline数据库、Elsevier、LWW(含Ovid)、Springer、Wiley等主流权威数据库。

  我院科通过共享清华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进行检索,清华大学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内容全面、共享方便,我院事业编制职工,无论您在单位还是在家,都可共享使用该数据库。

  (五)远程会诊中心

  近日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将在学术交流、教学和院际会诊中发挥作用。所谓远程医疗会诊,是指限定在医疗机构之间、运用计算机、通信和多媒体技术,采取网络视频、音频同步的方式,由被申请医院的会诊专家为申请医院医生提供对患者的病历分析、病情诊断、进一步确定治疗方案的医疗咨询服务。基于4G技术的移动远程医疗系统,实时将高清造影影像传输至会诊中心,可以让手术医师和远程专家边看影像边交流讨论,甚至可以实时指导医生现场做手术。

  (六)科教绩效考核

  满分90分,其中医疗工作70分,科教工作20分。科研教学考核,其中科研工作量化考核论文、课题、学术活动完成情况,教学工作量化考核继续教育、带教、教学查房和教学文档。

QQ图片20160909175005.jpg

  注:全年无论文、课题、学术活动的科室,得分均为0分。医技科室无实习生带教工作的,“带教工作”和“教学查房”得分合并为“科内学习”一项处理。

  一、 国内、外学术交流

  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和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CVS),是心胸血管外科顶级盛会。作为ASCVS理事、AATS和EACTS会员,世界知名的心外科专家、我院院长吴清玉教授,是三大学会年会的“常客”,受邀参加大会学术交流,介绍我国在心血管外科领域取得的成绩。2007年5月17~20日,由吴清玉教授担任大会主席、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承办的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CVTS)第15届年会在中国北京召开,尽管这是该年会第一次在大陆召开,但由于吴清玉教授和清华大学的影响力,来自28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余位心外科专家积极参与,盛况空前。另外,我院心脏中心与世界知名的心脏中心,如新加坡、日本大阪国立循环器中心、美国斯坦福儿童医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和菲律宾亚洲心血管病医院等,保持密切的合作与外科手术交流。

  2015年第八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即中国马蹄内翻足推广项目国家及区域性战略高峰会在清华大学医学科学楼顺利举行。此次分会由我院骨科主办,与会人员由包括德、美、意、日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医生和专家组成。骨科主任Daniel Porter教授,发挥外籍专家优势,推动我院骨科与欧美等国专业学术交流,促进各科人才培养和技术进步。我院儿科、小儿电生理、泌尿外科、血管外科、麻醉科综合ICU普外科等专业通过学术交流,扩大并提高了专业学术地位和医院综合实力。

  医院定期和不定期组织的学术会议


名称

级别

学分

周期

累计届

清华大学心血管病进展国际研讨会

国家级

I类6分

2年一次

6

急重症心肺超声应用培训班

国家级

I类8分

1年一次

4

清华大学颈部血管外科进展研讨班

市级

I类4分

1年一次

3

新生儿窒息复苏及转运技术培训

市级

I类4分

1年一次

3

急重症医学网络沙龙

市级

I类6分

1年一次

10

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研讨会

市级

I类4分

1年一次

12

二维及三维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技术临床应用高级培训班

市级

I类6分

不定期

1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学术年会

院级

II类1分

1年一次

12

  2004-2015年我院承办的重要学术活动

时间

学术会名称

主 / 承办方

大会主席
     /秘书长

举办地

2007

亚洲心胸血管外科学会(ASCVS)第15届年会

我院与清华大学医学院、中华医学会联合承办

吴清玉 / 张东亚

北京
     九华山庄

2011

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CACVS)第七届年会暨第四届清华大学心血管病进展国际研讨会

我院与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联合承办

吴清玉 / 张东亚

北京国家会议中心

2012

清华大学儿科论坛——新生儿窒息复苏后多器官损害研讨会

我院与全国新生儿复苏学组联合承办

虞人杰

北京21世纪饭店

2013

第五届清华大学心血管病进展国际研讨会暨缅怀郭加强、薛淦兴教授活动

我院主办

吴清玉 / 张东亚

北京
     清华大学

2014

中国智慧医疗大会(CIM2014)

我院与北京健康促进会、北京市朝阳区公共卫生协会、中国医师协会心脏重症专家委员会联合承办

张东亚晁彦公任大会执行主席

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2014

动脉重建研讨会

清华大学医学中心主办,我院与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联合承办

李雷、庄百溪

北京
     清华大学

2014

尿流改道与尿路重建暨泌尿外科创新技术论坛

我院与中华医学会联合承办

李胜文

北京强生医疗学术中心

2015

第八届中国骨科医师年会即中国马蹄内翻足推广项目国家及区域性战略高峰会

我院与中国骨科医师协会联合承办

Daniel Porter

北京清华大学

  九、 医院学术文化建设:

  我院前身为国家信息产业部(前为四机部、机电部、电子工业部)的直属医院,创办于1959年2月,至今全院职工共同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2003年4月划归国家教育部成为清华大学附属医院,并正式更名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其中“华”、“信”二字分别取自清华大学和信息产业部,它联系着医院的历史、现在与未来。“华”“信”二字也代表“春华秋实”、“明礼诚信”,要牢记“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艰苦奋斗、勤奋工作;同时也只有医德高尚、言行一致、童叟无欺、持之以恒,方能有信,才能最终赢得患者的信任,建立起名院的信誉。

  医院更名之际,我院创刊了医院的院报《今日华信》,报纸从每月一期每期四版到现在每月两期每期八版,刊登医院内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的内容,是对外宣传的一个窗口,至今已连续出版157期。

  2013年9月正式创刊的《杏林清华》杂志,依托清华大学医学中心由中心主任吴清玉教授任主编,设有“大医精诚”、“名医名师”、“杏林新星”、“医学日新”、“学术前沿”、“他山之石”、“医学科普”、“校友通讯”、“医史钩沉”九大栏目,至今共出版10期。《杏林清华》面向校内师生、业内同行及社会公众,介绍清华大学医学学科的发展状况,阐述现代医学的发展规律及基本原理,开展群体性医学科普,并逐步扩大清华医学影响力。

  2016年初《清华医学》问世,清华大学医学中心主任吴清玉教授担任杂志主编。该刊旨在创立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相结合为宗旨的医学综合性刊物。《清华医学》为季刊,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论著、基础研究、综述、新技术、病例报道、护理研究、学习园地等。《清华医学》瞄准国内外现代医学科学发展前沿,特别是针对各种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邀请国内外临床医学领域的科研工作者介绍医学领域各个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动态和新技术方法;刊登疑难杂症的病例报告。

  依托清华大学深厚的文化底蕴,我院积极参加学校以及科研院、医学中心、医学院组织的各种学术活动,积极申请“清华-裕元医学科学研究基金”“伍舜德医学科学研究基金”“清华大学自主科研计划”等科研项目。

  2012年,在门诊楼前和病房楼北侧分别竖立了14块户外宣传栏,图文并茂展示医院特色医疗、专家风采、科研成果等亮点。其中科研专用宣传栏已经展出了9期18版内容。医院重视官网建设,设立十大内容板块,加强宣传、沟通。我们期望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学术文化建设,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医院实现医、教、研、防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为促进临床教学水平提高,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选拔教学人才,更好地迎接清华大学青年教师教学大赛,科教处和院工会从2012年至2016年共组织了3次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青年教师讲课大赛。讲课大赛本着“相互学习、相互交流、共同提升”的主题,分为内科组、外科组、医技和其他科室组,聘请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担任专家评委,决赛共设一等奖 1 名,二等奖 2 名,三等奖 3 名,决赛中表现优异的教师将代表医院参加清华大学的青年教师讲课大赛,我院青年教师佟晓宁、王迁和郭晓宁均获得清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大赛的一等奖,为医院赢得了荣誉。

  十、 研究生、进修生、实习生管理

  教学委员会通过了《实习生安全协议》,《进修生、实习生收费制度》,制定了包括招生,带教,考核管理办法等制度,规范了进修生,实习生的管理。在清华大学医学中心对研究生培养的基础上,制定了“导师负责制为主,科教督促管理为辅”的管理方针,从开题,中期考核,论文预答辩,到答辩,科教处按程序严格把控,督促进程,尤其是涉及到实验部分,完善了对研究生实验的管理,达到数据真实,结果可信,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生。多名研究生在我院经过系统的临床和科研培训,目前成为全国知名医院的技术骨干。我院加强对“三生”在生活安全,医疗安全,教育培训,临床实践,考试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同时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切实推动我院的教育教学工作,使教学质量上一个新的台阶。

  研究生:我院从2008年开始招收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建立二级学科临床训练培养模式,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能力培训。医学中心组织督导组和管理人员一起检查出科考核情况,对各科室考核情况进行检查和督导。研究生培养进入第四学期,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中期考核。毕业答辩由学位点和导师组织,管理部门对研究生培养手册、培养环节审查,最后通过学位委员会授予学位。2011-2015年,我院培养硕士研究生17名,博士研究生3名,目前在读硕士10人,博士5人。

  进修生:2012年至2016年我院共接待进修医师109人,其中67人为对口支援,很多医师慕名来院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尤其是心脏中心儿科综合ICU接待了大批进修医师,为社区医院等各级医疗机构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医务工作者,这些医师回到各自的工作岗位更好服务于患者。

  实习生:我院是河北医科大学、山西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和沧州医学专科学校的实习医师临床生产实习单位。经过十余年共培养了百余名实习医师。在各科室临床实习的过程中,医院每周组织住院医师课程、每月组织病例讨论,教师认真带教,实习医师勤学好问,教学相长,共同提高,为实习医师即将迈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十一、 部分科室科教工作介绍

  (一)心脏中心

  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对所有轮入的住院医师进行岗前教育、入科培训,注重医德培养,强调三基训练,以理论知识为基石,加强临床实践。由心内科牵头,完成了对全院住院医师的全身体格检查、除颤仪、心电图、心肌酶学及心功能相关指标的培训。要求住院医师掌握冠心病、高血压、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疾病的病理生理学及诊断治疗,并面对面完成出科考核。

  心脏外科成立教学小组,由李洪银主任任组长,3位带教老师均为副主任医师级别。小组制定轮转住院医师在心外科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临床工作等各项培训和学习计划并进行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每周固定时间进行教学查房,科室讲课和疑难病例讨论。每次教学查房都严格进行考评,心脏外科所有住院医师均参与打分和查房后评议。住院医师积极参与科室讲课,认真准备讲课内容,课后积极参与总结和讨论环节。

  2、研究生教育培养

  中心承担着部分清华大学医学院研究生的培养工作,主要包括心脏外科,心律失常方向及心脏影像学方向。目前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在读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4名。出色完成了历届研究生培养任务。

  3、本科教学工作

  中心目前有10个病区,承担山西医科大学、滨州医学院的教学任务。对本科实习生进行常见病的理论培训,加强和巩固住院医师的问诊和体检的临床技能,同时由带教老师指导临床实践工作;同时完成心电图、除颤仪和心肺复苏及外科基本操作等的培训,并严格出科考核和反馈工作,对带教老师进行评估考察。

  4、全员继续教育培养

  中心尤其重视全员继续教育培养。每周进行全科继续教育讲课,分别邀请外院专家、本院专家或科室内自讲互听的方式积极学习领域更新及进展;每周挑选经典病例讨论;每月进行心血管系统疾病国际权威指南的英语学习;同时各个病区每周以分组学习的方式,灵活讲课内容。提高带教老师的讲课水平。佟晓宁,郭晓宁主治医师获清华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逯春鹏副主任医师、李馨副主任医师分获我院资深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第二名;王晶主治医师获我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第一名。

  (二)骨科

  1、细化专业组,精准服务患者

  骨科通过划分创伤组、关节组、脊柱组、小儿骨科专业组,使高年资大夫能够更专注于自己的专业领域,更专业的为患者提供精准诊断治疗。2016年第一度骨科高难度手术量较同期增长61.3%。

  2、强化教学,提高医疗质量

  骨科除每周五的病例讨论和学术讨论会外,还开设了“骨科学院”课程。该学院课程专门针对年轻骨科医师,为期两年,每年26周,每周工作日早晚开课。共计312学时的授课覆盖了国际标准中绝大多数骨科知识。根据教育培训背景、专业特长和科室发展规划,为每一位医师制定了培训计划和目标。

  3、引进先进理念,接轨国际管理模式

  骨科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理念,Porter主任以身作则,从与患者沟通经验和技巧,到询问病史、查体和病历书写,为年轻大夫进行示教。骨科正式注册了国际在线骨科授课“Orthobullets”,骨科医护人员可以在线使用教学和考试材料。2016年还将选派医师前往英国爱丁堡、美国爱荷华和巴尔的摩市约翰·霍普金斯医院、北医三院等多家医院进修学习。

  4、培训康复医师,促进患者恢复

  邀请美国南加州大学物理治疗系的康复理疗医生到院为病人进行每周两次的康复训练指导的同时,培训科室医护骨干。骨科医生和理疗医生共同对病人的病情、恢复情况以及康复目标进行全面评估,骨科护士们详细记录指导过程,跟进病人的训练量和训练效果。

  (三)血管科

  血管外科在教学管理上采用“规范培训”、“素质提高”、“特长发挥”方式,对住院医师、研究生及实习生进行培养。

  规范培训:根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要求培养对象管理病人、参与临床查房、病历书写、医嘱执行、技能操作及手术,最终达到掌握血管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断和处理。

  素质提高:针对培养对象的基础水平,进行个体化教学,以实现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针对不同轮转阶段的培训对象给予不同的技能操作训练,以及针对不同专业研究生毕业的住院医师要求在我科轮转期间完成一篇既与其专业相关也与血管外科相关的综述。

  特长发挥:了解培养对象所掌握的特长并给其提供发挥平台,例如给予英语特长的研究生口语练习及SCI文章撰写的机会。

图片19.jpg

  (四)麻醉科

  住院医生培训,规范化系统化,完成2-3年培训返科的住院医师,需在一个月内向全科作学习报告,分享学习心得、传授新知识和新技术,并向科室提出完善医、教、研、临床带教和管理方面的合理化建议。经过1-2年的心脏手术麻醉后,担任为期一年的住院总医师工作。经过住院总医师锻炼后的高年住院医师,推荐晋升主治医师。主治医师积累临床经验,特别是危重症患者的麻醉和抢救经验,积极参加住院医师和实习医师的临床带教,组织疑难病例临床讨论,总结临床经验,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工作。高年主治医师开始选择亚专业,争取在某一方面有所专长,最好能成为该方面的专家,从而使麻醉科的整体实力得到全面提升。从2004年开始,经过持续不断的理论学习、临床病例讨论和每年一届的《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研讨会》,强化了理论知识,提高了临床技能。

  麻醉科教学工作还包含实习医生、研究生生和进修生带教,经过多年临床带教摸索,形成了一套集临床带教、理论学习、综合考核、就业指导、生活关怀,四位一体的全方位立体式带教模式。

  1、临床带教

  破除了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方式,临床工作按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定期考核的原则,由简单妇科手术麻醉逐步过渡到胸科心脏等复杂手术麻醉,实现学习过程由易入难;带教老师保证临床安全的同时敢于放手,锻炼年轻医师临床操作能力。同时,依托本院强大的心外手术及心脏麻醉业务,全面提高创伤性操作、呼吸、循环和危重症管理技能。

  2、理论学习

  科内每周三早定期病例讨论、理论讲课学习,每周五下午固定实习同学课,由科内老师或院内他科(如超声、ICU等)带教老师讲授,全年共完成授课约90余次,内容全面丰富。此外,由本科主办每年一届的“清华大学麻醉与镇痛研讨会”以及北京医师学会麻醉学分会清华系统病例讨论,也为年轻医师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机会和展示自我的平台。另外,提供各类会议讯息,鼓励其参加北京市各类会议,拓展视野。

  3、综合考核

  学期中段进行中期理论考核,末端考核操作。要求到科室学习的每位医师,完成课内读书报告一次综述一篇。在选题、文献综述、PPT制作、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方面得到综合锻炼。学习末端进行临床危机处理模拟考核,锻炼临床思维。

  4、就业指导与生活关怀

  逐个辅导实习同学的简历制作及投递,面试技巧等。利用科室资源向其他医院进行推荐,拓宽同学的就业道路。管理同学的学习工作同时,对同学的家庭进行了解,并且帮助解决生活困难,免除他们的后顾之忧。工作之余也组织同学参加春游活动,毕业时组织聚餐欢送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