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医疗护理Medical Car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专业版 >>医疗护理 >>院感管理 >>院感宣教 >> 正文

院感宣教

秋高气爽正当时 疾病防控永记心

发布时间:2016-08-30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秋高气爽,外出旅游正当时候,但是,进入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忽冷忽热,人体抵抗力会下降。初秋时,气温较高,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暴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则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

  一、秋季肠道传染病防控

  秋季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如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粘液脓血便。常年发病,以夏秋季多见。主要通过生活接触、食物、水和苍蝇等途径传播;肠道病毒EV71是人肠道病毒的一种,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病毒性咽峡炎,重症患儿可出现为肺水肿、脑炎等,统称为肠道病毒EV71感染疾病。三岁以下婴幼儿多发,成人也可感染。一年四季都可发生,常见于4~9月份。儿童通过日常生活接触、污染的食物、饮水以及空气飞沫而感染。多以发热起病,一般为38℃左右。部分病人早期有咳嗽流涕和流口水等类似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有的孩子可能有恶心、呕吐等反应。发热1~2天后开始出现皮疹,通常在手足、臀部出现,或出现口腔粘膜疱疹。有的患儿不发热,只表现为手、足、臀部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病情较轻。大多数患儿在一周以内体温下降、皮疹消退,病情好转。

  防治措施要讲究环境、食品卫生和个人卫生。以饮食卫生为重点,把好“病从口入关”,加强自身防护:

  1、养成洗手的良好习惯,保证手卫生可以起到很好的防病效果。

  2、养成良好的个人和饮食卫生习惯。不吃腐败变质的食物;不喝生水、不吃生冷食物;不吃苍蝇叮爬过的食物;不暴饮暴食;生食瓜果蔬菜要洗涤消毒。

  3、充足的睡眠和丰富的营养可增强体力;保持良好的心情有助于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适当进食蒜、醋可预防胃肠道传染病。

  4、感染肠道传染病应立即上医院就诊,不要胡乱用药,特别是不能自行使用抗菌素进行不规范治疗。防止耐药性的产生,某些肠道传染病抗生素的不当使用,甚至可导致生命危险。

  二、秋季呼吸道传染病防控

  秋季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这些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

  1、在医院严格执行分诊预检制度,分诊时多询问就医者有无发热。对于

  发热患者,按照我院相应的规则执行,保障病人合理就诊。

  2、遵守咳嗽礼仪。在咳嗽或打喷嚏时用卫生纸遮掩口鼻,并将卫生纸丢入

  密闭的医疗废物容器内,之后认真洗手。

  3、发现确诊或可疑医院感染病例,遵医嘱正确留取标本,及时送病原学检查,并报告疾控科、感染管理处。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做好保洁人员和病人的卫生宣教,注意个人安全防护及管理。接诊的医生应遵守相关“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范和消毒隔离制度。准确、详细登记病人基本信息、接触史、症状、体征等,做到重要信息无漏项,可追溯。发现医院感染病例,送病原学检查及药敏试验,查找感染源、感染途径,控制蔓延。掌握自我防护知识,正确使用各种防护用品以及穿脱流程。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戴手套不能代替洗手。摘手套后要洗手。

  4、到医院探视陪护亲友要听从统一安排。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尽量减少探视时间,必要时限制探视。

  5、发热(体温大于37.5℃)者请到发热门诊(感染性疾病科)就医;为保证您和他人的健康,请您戴口罩;请您在咳嗽或者打喷嚏时遮掩口鼻;请注意社交礼仪(不要随便握手,说话保持1米以上距离);特别强调注意手的卫生。

  6、在家里注意适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老年人、儿童尽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常喝水,特别在气候干燥,空气中尘埃含量高,人体鼻黏膜容易受损,要多喝水,让鼻黏膜保持湿润,有效抵御病毒的入侵,还有利于体内毒素排泄,净化体内环境。不吸烟、少喝酒、少食辛辣的食物,以减少对呼吸道的刺激。避免受凉,当人体受凉时,呼吸道血管收缩,血液供应减少,局部抵抗力下降,病毒容易侵入。

  7、加强营养,增强体质,增强抵抗力,必要时可进行疫苗的接种:如接种卡介苗预防肺结核,接种流感疫苗预防流感。

  8、当自己或周围的人出现发热、咳嗽、呼吸困难、气短等一种或多种呼吸道症状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并报告给相关部门,切忌不当回事,更不要自己胡乱吃药,以免延误诊断和治疗,即耽误了自己,又可能影响他人。

  三、秋季虫媒传染病防控

  秋季常见的虫媒传染病有乙脑、疟疾、登革热、流行性出血热等。这类传染病是通过一些昆虫媒介,如蚊、螨、虱子、跳蚤等叮咬人体后传播,是“叮咬传播”的传染病,昆虫先叮咬病人,然后再叮咬健康人,同时将细菌或病毒传入健康人的体内导致发病。

  这种传染病预防的最好措施是防止被蚊子叮咬,消灭蚊子;注意居室灭蚊;如果不能保证彻底灭蚊,房间内则要有有效的防蚊设施,使用蚊帐。使用驱蚊剂,应每隔数小时重复涂搽;外出时(特别是由黄昏至日出时)穿长袖衣服;对早期发现的病人,应早期诊断、早期隔离,防止病毒传播。若在旅行期间或之后有任何高热或类似感冒病征等病的话,要尽快看医生治疗和接受血液检查,越早诊治越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