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九九“重阳节”丨麻醉科医师讲述:我与白内障的故事

作者:贾广知 来源: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麻醉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编者按:白内障是晶状体浑浊导致的视觉障碍,在所有致盲因素中占比为46%,切除浑浊的晶状体并植入人工晶体是主要治疗方式。部分人群只能在全麻下接受手术,但白内障患者大多是老年人,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较多,术前评估和术中管理便是重要的安全保障。舒适和安全之间的权衡,对麻醉医生也是一大挑战。

  今天又是一年九月初九“重阳节”,是我国重要的的传统节日之一。2012年12月28日,我国法律确定“重阳节”为“老人节”,也让这一天增添了养老、敬老的新内涵。

  思绪流淌,我不禁把思念最终定格在记忆中十分模糊的姥姥,想起她的白内障,还有我与白内障患者的故事。

01我的“睁眼瞎”姥姥

  “睁眼瞎”,既指旧时代没读过书的人们,也是一些地方对成年后得眼病最终失明的人们的叫法。我的姥姥就是后者,她从50多岁就得了白内障。子女们也带着去天津的大医院看过,还经常拜托亲戚往老家邮寄药物,然而最终进展到全盲的程度。要不是有她年轻时候少得可怜的几张照片,我几乎忘记了她的相貌,只是记得她的眼睛很特别,睁得大大的,中间没有黑色的瞳孔,只有一圈乳白色的圆。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白内障患者来说,心灵没有了“窗户”,那是多么受到打击和可怕的事情啊。

1.png

  1991年,我本来健康的姥爷生了一场病,老人挺了过来,又活了15年,来到87岁高龄。姥姥却没能经受老伴儿重病这一打击,生命定格在了71岁。那时候我才七八岁,所以后来我的记忆里忘却了姥姥做的的美食和姥姥的怀抱,有的只是对姥姥的渴望,还有在梦里都不敢亲近的羞涩。可能这是我,特别是后来学医当了医生的我,亏欠姥姥和她的白内障一个交代吧。

02对眼科手术的“小忐忑”

  我上大学选择了医学,可是从解剖课就对眼睛产生了敬畏之心。12对脑神经跟眼睛相关的竟然有6对,控制每个眼球运动的眼外肌也有6条。更神奇的是,外界的光信号通过两组透镜进入眼底,又转化为神经信号传入大脑。在对电子无极变焦和脑机接口这类概念还知之甚少的年代,视觉系统绝对是蕴含超高科技含量的存在。再后来我做了麻醉医生,发现眼科手术的麻醉也有很多学问,并不容易。

2.png

  眼科手术往往“时间短,频率高,速度快”,一般局麻下就能做,但很多像幽闭恐惧症、帕金森等不能配合的患者只能全身麻醉。如果按照常规的气管插管全麻流程管理,往往“手术一刻钟,麻醉一小时”;采用类似无痛胃镜的静脉麻醉吧,又面临面部消毒铺盖无菌手术单,麻醉医生完全无法控制患者呼吸的难题。若麻醉浅一点,患者哪怕轻微体动眼科医生就没法手术,尤其白内障这类还要植入人工晶体的显微镜下的精细的操作,稍有不慎甚至会损伤眼球;麻醉深一点,一旦抑制呼吸甚至得掀开手术无菌单,使用面罩辅助通气,然后只能重新消毒再次手术。像我姥姥一样的老年白内障人群,往往又合并像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之类的基础疾病,麻醉的同时往往会造成低血压等并发症,严重了甚至得抢救。患者的需求,就是医者的努力方向,而在这个领域,我想自己应该有所作为,希望通过钻研实践来解决老年白内障手术这一麻醉难题。

3.png

03实践出真知

  通俗来讲,眼科医生需要的是全麻的深度,让患者完全不动来配合手术,然而又不愿意接受气管插管或者喉罩等复杂操作,更不愿意接受麻醉药的副作用,患者们的诉求也是如此。恰逢某科研基金会征集“舒适化医疗”的科研项目,我在研究老年白内障手术麻醉方面,便设计了一个临床试验方案,获得了基金支持。后来通过免费为80位患者提供麻醉服务,最终总结出一套适合这类手术的无插管全麻流程。

  临床试验方案中,我们使用对老年人血压和心率影响小的镇静和镇痛药物,使用电子微量泵缓慢注射完成麻醉诱导,然后从鼻孔置入鼻咽通气道,再用鼻导管吸氧,整个手术中用微量泵维持较平时深的麻醉强度,由于是短效药物还有特异的拮抗剂,手术结束后患者便会迅速苏醒。后来大量患者按照这一套流程下来,绝大多数不会发生呼吸抑制,几乎不会迫使手术停止来辅助通气;麻醉深度又足够,可以满足眼科手术的需求。每当患者醒来后表达感谢,眼科医生也表示满意,这是让麻醉医生最开心的时刻了!

4.png

04 69岁宁叔叔的难题,我们来解

  然而,一套流程不可能是解决所有问题的方式方法。遇到基础疾病少或者控制很好的轻症患者(麻醉分级ASA1-2级),这套方案驾轻就熟,但是遇到有严重基础病(ASA3-4级)的患者恐怕就不行了。

  69岁的宁叔叔患有严重的白内障,双眼的视力不到0.3,无儿无女的他家中还有瘫痪在床的的老伴要照顾,急需人工晶体手术来改善生活质量,本人想接受白内障手术的意愿很强烈。但由于他存在脑梗后遗的头部震颤,手术只能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可是大概由于家境不好营养不良,他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心脏病,4个心脏瓣膜都有狭窄或者关闭不全的问题,其中两个都是重度,简单来说他是随时有猝死风险的危重患者。

  按照常规全身麻醉流程,这是典型的“小手术、大麻醉”,我们首先得给他穿刺动脉和深静脉,持续监测有创血压和中心静脉压,如果麻醉和手术顺利完成,再把他送回重症监护室,然而随之大大增加的费用又使他的家庭难以承受。医生们反复与他的妻弟沟通,并在电话里和他爱人交流,最终决定尝试一下前面提到的镇静镇痛流程,万一他无法耐受麻醉或者手术,随时可将他送往重症病房。

  手术当天,我使用减半的麻醉药量,并用长两倍的时间缓慢泵注药物诱导,宁叔叔入睡后,还是迅速出现了血压和呼吸的骤降,通过给予事先准备的对症治疗药物后好转。摸索维持剂量的过程,稍微深一点就不喘气,稍微浅一点又会醒过来,头部震颤。最终在反复调整20分钟后,使用平时1/3的剂量才达到了理想状态,又过十多分钟后手术就顺利结束了。宁叔叔苏醒后吐出了大量泡沫痰,好在没有明显的粉红色,在半小时的麻醉恢复以后,我们确认他没发生心衰,一颗颗悬着的心总算落下来。回病房又观察几小时后,他出院回家了,一周后的复查也显示视力恢复很好。

5.png

05为89岁万奶奶做麻醉评估,不容易

  随着无插管全麻下进行的眼科手术越来越多,单纯为了舒适化而寻求麻醉的手术患者也越来做多,按照麻醉科的工作流程,患者先要到麻醉门诊进行麻醉评估。其中大多数的轻症患者都能通过评估接受“睡一觉手术就结束了”的舒适体验,但也有像宁叔叔一样的重症患者不能通过评估,因为潜在的麻醉风险明显超过了受益,89岁的万奶奶也是其中之一。

  那天,她被家属用轮椅推到门诊找我评估,陈述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瓣膜病、糖尿病的病史,尤其是一次脑梗死后遗留了轻度的偏瘫,后来每天只能有很小的活动量。我给她做了屏气试验,结果也只有10秒左右(30秒以上正常,10秒以下属于重度心肺功能不全)。我详细向她介绍了麻醉除了镇静镇痛,还会带来循环和呼吸系统的并发症,她最好能局麻下手术,但是她坚持说受不了蒙起头来做手术,“那还不得憋死了!”我耐心向她介绍术中会用鼻导管吸氧,在医院里有医生和各种先进设备,手术会很安全。后来又给她模拟手术场景,给她先用毛巾蒙住眼睛,第一次只蒙了不到一分钟。接下来的几次,通过我和家属的鼓励和安慰,帮助万奶奶练习,她就能耐受毛巾蒙眼了。一周后,万奶奶在我院局麻下顺利完成了白内障手术。

6.png

贾广知在为患者做麻醉评估中

  研究发现,白内障在大于60岁人群发病率超过80%,成熟期白内障只有采用手术才能根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白内障手术技术近年来得以推广和普及,使大多数患者都成功复明。

  在这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怀念起30多年前饱受白内障之苦的姥姥,我不禁赞叹医学技术的进步,也为活在当下的老人们感到幸福,为眼科同仁们感觉到骄傲,更为自己能为白内障老人们略尽绵力而感到自豪!

  我相信,姥姥一定也会为我高兴!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是一个以心血管手术麻醉、小儿麻醉、心脏病非心脏手术麻醉和危重症急诊抢救管理为特色,业务全面、综合能力超强的临床一级科室,科室业务包括手术室内外临床麻醉、麻醉门诊、疼痛诊疗及理疗康复。人员梯队:全科现有医师共计20人,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 6人,主治医师 6人,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数超过75%,其中麻醉医师14人,麻醉兼疼痛医师6人,另有理疗技师5人。先进设备:拥有11个国内一流的层流洁净手术间及1个杂交手术间,所有手术间均实现了通讯及网络信息自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