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医路春光丨魏慎海:守护肺癌患者,拥抱生命的力量
编者按:在守卫人类生命健康的道路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疫情当前,勇敢逆行;无影灯下,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春风化雨,匠心传承……医者,就如立春后的暖阳,有了他们,一切就有了生的希望。他们永远自带光芒,闪耀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为了展现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专家们的风采,我院全媒体平台特开设【医路春光】栏目,谱写医师故事,分享动人点滴,展现最真挚的医者情怀,呈现别样的医者风采,敬请期待!
踏实做事,本份为医;不但看到病,更应看到人 ——魏慎海
他是同事眼中兢兢业业、认真负责的好伙伴;他是患者心中充满仁爱、阳光、责任心的好医生。一袭白衣的他,承载着无数艰辛与责任,带领团队勇攀高峰,治愈了无数患者,攻克了很多难题。他时刻谨记并践行着“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誓言,他就是北京华信医院(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副主任、主任医师魏慎海。
01、创造性的手术方式救治罕见恶性肿瘤—步步惊心
时光倒流至2015年,一位女性患者因颈段食管巨大占位前来就诊,术前胃镜检查可见食管黏膜光滑完整,呈外压型改变,考虑可能为平滑肌来源的恶性肿瘤。由于肿瘤最大直径超过7cm,处于颈胸交界部位,紧邻食管入口,位置比较特殊,给治疗带来困难。如果进行食管次全切除,食管残留较少,难以正常吻合,并且术后患者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生活质量将会受到极大影响。如果仅做局部切除,切除后的食管缺损又该如何处理?当时从未见到过相应的文献报道,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循,而这类肿瘤对放疗和化疗又不敏感。一时间,困难重重。
“只要患者有需求,我就一定在!”魏慎海没有畏惧,他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发现有咽部肿瘤切除后咽壁缺损可以通过颈部肌肉进行重建的报道。既然如此,食管壁缺损是不是也可以通过颈部肌肉进行重建?带着这一大胆的想法,魏慎海带领团队经过术前周密的规划,为患者实施了颈胸联合切口、食管肿瘤切除,左侧胸骨舌骨肌食管壁修补成型术。最终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患者恢复满意,吞咽功能良好,术后病理为食管平滑肌肉瘤。国际上尚未检索到类似的手术方式。该病例于2021年12月,在线发表于Annals of Thoracic and Cardiovascular Surgery上。
七年后,时间来到2022年8月,此患者术后局部食管黏膜下再次出现肿瘤,由于有上次肿瘤切除的成功经验,在魏慎海的牵头下,联合心脏中心心外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再次予以实施颈胸联合切口、颈段食管肿瘤切除、右侧胸锁乳突肌食管壁修补成型术,术后患者顺利恢复,生活质量良好,目前密切随访中。
这例患者肿瘤部位特殊,手术难度大,尤其是第二次手术,瘢痕粘连严重,解剖层次不清,涉及到多科室协作。魏慎海创造性地两次应用颈部肌肉进行食管壁重建,完美切除肿瘤的同时,保留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获得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02、开展无管自主呼吸下胸腔镜微创手术—协作创新
通常肺部手术,会使用双腔气管插管的方式,这样可以控制呼吸并单肺通气,从而有助于确保足够的操作空间和肺隔离,维持患者氧合循环稳定。但双腔气管插管会带来气管插管损伤及呼吸机相关损伤,导致延迟苏醒和拔管困难,以及术后咽痛和咳嗽等。如果手术中能够不做气管插管、保留患者的自主呼吸,就可以避免气管插管所带来的上述缺陷,达到“全面”微创和快速康复。事实上正是由于无管胸腔镜技术的诸多优点,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所接受。
在魏慎海的带领下,我院胸外科于2017年与麻醉科团队合作,开展保留自主呼吸的无管胸腔镜技术(Tubeless技术),成为北京市最早开展这该手术的单位之一。目前已熟练应用于非解剖性肺切除,术后患者恢复顺利,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该手术的成功,填补了我院无管胸腔镜技术的空白,为患者带来了福音。
03、开展三维重建规划下完成肺段切除—精准治疗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和CT的普及,肺部小结节的发现率越来越高,有相当一部分小结节可能是早期肺癌。根据美国CALGB140503研究和日本JCOG0802研究,对于直径≤2cm的早期肺肿瘤可以通过楔形切除或肺段切除的方式就可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此外,部分患者由于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肺叶切除,也需要做肺段切除。解剖性肺段切除是目前胸外科临床领域推崇的一种精准切除方式,既能保证切缘距离,使肺癌患者获得根治,又能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的肺功能。但由于患者肺血管变异极大,术前往往需要通过三维重建来辨识肺动脉的变异、走行,提前做好手术规划。相比肺叶切除,肺段切除需要更为精细的解剖,操作也更加复杂。除了肺血管的解剖游离比较复杂,段间平面准确识别与切除闭合也同样需要高超的技巧。
胸外科在魏慎海的带领下,适时开展了利用Mimics三维重建指导下胸腔镜复杂肺段切除、亚段和联合亚段切除,并为年轻医生所掌握,成为胸外科的常规手术,既完整切除了恶性肿瘤或结节,又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肺功能。
04、对专业技术的追求永无止境—再攀新高
魏慎海于200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4年来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工作;2009年获原卫生部笹川医学奖学金资助公派日本留学,在日本国立癌症中心中央医院学习肺癌微创手术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师从世界著名肺癌专家HisaoAsamura教授。
魏慎海始终以创新精神引领科室发展,陆续开展了大量开拓性的工作,使胸外科成为以微创手术为特色、技术全面、覆盖病种广的科室。他现担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胸科分会常委,朝阳区预防医学会胸部肿瘤专委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胸外科分会青委会委员,中国医促会胸外科分会委员,《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青年编委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腔镜与机器人外科分会会员,朝阳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医疗专家库成员,《中华临床医师杂志》审稿专家,Journal of onc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and Cancer Research 编委,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Journal of Cancer等杂志特约审稿专家。以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10余篇,单篇影响因子超过20,总被引用次数超过250次。近年来,除了专业和科室的发展,又致力于科普宣传,通过开通公众号、视频号、抖音等各种渠道进行科普宣传,获得患者广泛好评。
作为医、教、研成果斐然的医者,魏慎海坚持在临床第一线,让来自全国的肺癌患者以及肺结节患者得到精心治疗。他说,肺癌防治并非一朝一夕,我会一直坚守自己的选择,更加积极地投入肺癌防治和科普宣传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