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值查询
酶类
ALT: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检测方法:NADH酶偶联法
检测范围:5~700 U/L
参考区间:男 < 41U/L,女<31U/L。
生理特性:参与组织细胞内氨基酸代谢,即催化丙氨酸和α-酮戊二酸间的氨基转移或其逆反应(谷氨酸和丙酮酸间的氨基转移)。当细胞损伤或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时,ALT会从细胞内释放到血液中。人体内许多脏器都含有ALT,尤以肝脏含量最为丰富,其次为肾、心肌和骨骼肌。
临床价值: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可升高至正常上限的10倍以上,而慢性肝炎多在正常上限的4倍以内,肝硬化和肝癌等阻塞性肝疾病一般接近正常,所以,ALT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肝细胞损害和坏死情况。升高除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外,也见于心血管疾病、骨骼肌疾病、药物及毒物中毒等。
AS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
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检测方法:NADH酶偶联法
检测范围:5~700 U/L
参考区间:男 < 38U/L,女<32U/L。
生理特性:参与组织细胞内氨基酸代谢,即催化天门冬氨酸和α-酮戊二酸间的氨基转移或其逆反应(谷氨酸和草酰乙酸间的氨基转移)。当细胞轻度损伤或细胞通透性发生改变时,胞浆中的AST(s-AST)会首先从细胞内释放出来,严重损伤时,线粒体AST(m-AST)会大量释放。AST广泛分布于各组织,以心肌含量最多,其次为肝和骨骼肌。
临床价值:急性心梗约6小时开始升高,36小时左右达高峰,3~5天恢复正常。急性肝炎、手术后、药物中毒时明显升高, 急性肝炎ALT升高幅度大于AST,当AST高于ALT时,提示慢性化,预后较差。酒精性肝损伤时,AST高于ALT。肝硬化、肝癌等阻塞性肝疾病的AST水平接近正常,但高于ALT。
AL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
检测方法:AMP-硝基酚磷酸盐法
检测范围:1~1200 U/L
参考区间:男 < 115 U/L,女< 105 U/L,儿童和青少年较高。
生理特性:体内碱性条件下催化磷酸代谢的酶,分布于钙磷代谢旺盛的肝、骨、胎盘等组织。在肝脏,ALP分布于肝毛细胆管的上皮细胞中。
临床价值:升高见于各种形式的胆汁淤积,特别是阻塞性黄疸。急性肝炎等细胞损伤性肝病时升高幅度小于ALT或AST。在骨骼系统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恶性肿瘤等可见ALP升高。儿童和青少年ALP升高是由于成骨细胞活性强,使骨骼生长加速所致。在Paget’s病和某些骨转移癌,ALP是目前唯一升高的指标。
GGT:γ-谷氨酰基转移酶
Gamma Glutamyl Transferase
检测方法:γ-谷氨酰-3-羧基-4-硝基苯胺法
检测范围:3~1200 U/L
参考区间:男< 60 U/L,女< 40 U/L,年龄正相关。
生理特性:细胞膜酶,催化以谷胱甘肽为受体的氨基酸进入细胞的γ-谷胺酰循环。在肾、胰、肝活性较高,在肝分布于肝细胞毛细胆管上皮细胞中。
临床价值:阻塞性指标,肝、胆、胰疾病可见不同程度增加。慢性肝炎和肝硬化若维持高值,则预示病情不稳定或有恶化趋势。酒精性肝病升高明显,75%左右的慢性嗜酒者可见升高。GGT在骨骼疾病一般不升高,故可用于ALP升高时的鉴别诊断。冠心病、心衰等其它阻塞性疾病也可见升高。许多药物(如抗生素、降脂药、抗组胺药、抗抑郁药、睾酮等激素等)也能使GGT升高。
CHE: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
检测方法:丁酰硫代胆碱法
检测范围:0.10~14 kU/L
参考区间:男5.0~12.5kU/L,女3.6~9.5kU/L。
生理特性:存在于肝、胰腺、心脏、血清、脑白质中,与在红细胞中存在的乙酰胆碱酯酶(胆碱酯酶Ⅰ)不同,一般称拟胆碱酯酶(胆碱酯酶Ⅱ)。
临床价值:胆碱酯酶活性降低时才有病理意义,与蛋白质合成功能相平行,肝代谢功能受损时可见降低。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酶活性受到强烈抑制,是中毒程度及治疗的监测指标。手术前胆碱酯酶的筛查,常用于检出病人不典型胆碱酯酶的存在,避免因肌肉松弛剂的清除减慢而导致呼吸暂停延长。
ADA:腺苷脱氨酶(Adenosine Deaminase)
标本:血清或血浆,也可采用胸水、腹水或脑脊液。
检测方法:黄嘌呤氧化酶比色法
检测范围:1~800 U/L
参考区间:血清、胸水或腹水 < 25 U/L,脑脊液<8 U/L。
生理特性:是嘌呤核苷代谢中的酶类,催化腺嘌呤核苷转变为次黄嘌呤核苷,再经核苷磷酸化酶作用生成次黄嘌呤,并最终形成尿酸。人体各组织中分布广泛,以胸腺、脾和其他淋巴组织中含量最高,肝、肺、肾和骨胳肌等处含量也有一定含量,血液中红细胞、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活性约明显高于血清。
临床价值:在鉴别结核性脑膜炎和结核性胸膜炎方面,脑脊液或胸水中ADA水平升高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非结核性脑膜炎或胸膜炎则基本不升高。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SCID)可表现为ADA的明显降低。虽然急性肝炎、酒精肝、慢性肝炎、肝硬化等也会明显增加,但在特异性和敏感度方面并不比ALT、GGT等指标好。先天性再障红细胞中ADA明显高于获得性再障和溶血性贫血患者,对先天性再障有鉴别诊断作用。
CK: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检测方法:NAC激活的HK-G6PD法
检测范围:7~2000 U/L
参考区间:男< 190U/L,女< 170U/L
生理特性:催化肌酸转化为磷酸肌酸,磷酸肌酸是肌肉组织细胞中重要的能量贮存物质。人体CK含量最丰富的组织分别为骨骼肌、心肌、脑和胃肠道,其它组织含量较低。胞浆中CK有三种同工酶CK-MM、CK-MB、CK-BB。正常人血清中CK主要来源于骨骼肌的CK-MM型。
临床价值:心梗后4小时,可检出血清CK活性升高,24小时达到峰值,3~4天恢复到正常水平。CK升高幅度与梗死面积有一定关系,并通过峰值的出现判断再灌注的发生。此外,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发作期、病毒性心肌炎、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或手术后等均可见升高。降低较少见,甲亢及某些药物使用时可降低。
LD: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检测方法:乳酸盐法
检测范围:10~1000 U/L
参考区间:< 250U/L,婴儿及儿童较高。
生理特性:糖无氧分解酶,催化乳酸和丙酮酸之间的相互转化,有5种同工酶,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反映组织细胞损伤的程度。红细胞中含量是正常血清的100倍。
临床价值:心肌、肝、胰、肌肉等多种疾病均可见升高,特异性较差。LD水平显著升高会可见于巨细胞性贫血、肿瘤扩散和休克,中等程度升高可见于肌肉功能紊乱、肾病综合征和肝硬化,轻度升高可见于心肌或肺梗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和非病毒性肝炎。
P-AMY:胰淀粉酶(Pancreatic Amylase)
标本:采用普通管或肝素抗凝管采血,不要使用其它抗凝管,也可使用随机尿。
检测方法:免疫抑制-吲哚麦芽庚糖法
检测范围:3~1500 U/L
参考区间:血清或血浆13~53 U/L,随机尿 < 325 U/L。
生理特性:血液淀粉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和唾液腺,表现为两种不同类型的同工酶,其中胰淀粉酶主要来自于胰腺。当胰腺损伤后,分泌入消化道的通路受阻,返流入血增加,同时尿液排出也会有一定增加。
临床价值:胰腺损伤诊断首选的实验室指标,特异性高于总淀粉酶。急性胰腺炎时,可升高5~10倍。升高还见于胰腺癌、卵巢癌和肺癌。胆囊炎、肠梗阻、穿孔性溃疡等也可见升高。
虽然尿液为无创标本,采集方便,但易受多种因素影响,特异性较低,不能仅以尿液分析结果进行诊断。建议用于胰腺疾病诊治时,同时检测胰淀粉酶和脂肪酶,尽量避免检测尿淀粉酶。
总淀粉酶结果用于胰腺疾病诊断时的特异性会受到唾液淀粉酶同工酶的影响而降低,特别是在酶活性轻度增加时特异性较差,在与胰淀粉酶结果比较时需引起注意。
LPS:脂肪酶(Lipase)
检测方法:6-甲基试卤灵比色法
检测范围:3~300U/L
参考区间:13~60U/L
生理特性:催化甘油三酯降解为甘油二酯、甘油单酯、甘油及脂肪酸。血清中脂肪酶主要来源于胰腺,其次为胃及小肠。正常情况下,绝大部分胰腺外分泌部分泌的消化酶进入十二指肠促进食物的消化,只有极少部分进入血液。胰腺损伤或受到压迫时,胰腺腺泡破坏并引起腺管阻塞,防碍了消化酶顺利进入十二指肠,从而返流入血,使其在血中的浓度不同程度升高。
临床价值:急性胰腺炎时,4~8小时即可升高,24小时达到高峰,可持续8~14天。血脂肪酶和淀粉酶的升高时间和峰值时间相近,但淀粉酶在3~5 天后即恢复正常,对于未能及时就诊的患者容易造成漏诊,而同时检测脂肪酶则可弥补这一不足。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总胆管结石或癌、肠梗阻、十二指肠穿孔等有时也可见到脂肪酶不同程度的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