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Health science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科普 >>健康知识 >> 正文

健康知识

腹腔粘连知多少

浏览次数:
字号:
+-14

14.jpg

  蔡晓军,男,副主任医师。江西省南城县人。

  1982年底毕业于江西医学院医疗系,是文革后恢复高考的首届本科生,1994年获湖南医科大学外科学博士,从事普外临床工作40年,积累了丰富的普外科疾患诊疗经验。

  2007年起专注于术后腹腔粘连的临床探索研究,自创安全简便的诊断性人工气腹操作法,首创气腹CT影像诊断腹腔粘连新技术,结合腹腔镜粘连松解术,辟就了术后腹腔粘连精准微创诊疗的技术路线,并取得可喜的疗效。其后将气腹CT二维平面成像发展为腹腔三维空间的仿真成像,实现了腹腔内部结构的可视化。完整的盆腹腔空间结构的直观检视,取得甚至超出剖腹探查或腹腔镜检的功用。更创建了胃、结直肠、膀胱、腹腔一同充气的腹腔全胃、结直肠、膀胱三维仿真检查,堪比内镜镜检,且更具特色。曾在中华外科杂志、中华普通外科杂志等发表相关论文。

  专业特长:术后腹腔粘连的微创诊疗,粘连性肠梗阻微创手术

  序言

  腹腔粘连是腹膜愈合过程形成的异常纤维连接,术后腹腔粘连是手术创伤、腹腔炎性感染时无法回避的病理过程,属于机体免疫自稳机制之一。多数情况下,随着疾病康复术后创伤愈合,腹腔粘连就像英勇的无名战士,悄然退出了战场。只有少数病例粘连留存下来。腹腔粘连绝大多数是不引起病痛的无害存在,只有少数表现出病害。肠粘连,是临床主观臆断腹腔粘连引发相关病症的笼统称谓,主要表现为慢性腹痛和机械性肠梗阻反复发作。这类腹腔粘连对患者的正常消化系统功能会造成不良影响,重者甚至迫使患者自觉地限制饮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之所以用“主观臆断”一词,是因为造成术后各种症状不适,缺乏特异性表现,参与因素众多,无法简单归因于粘连。腹腔粘连类型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各种术前检查均不能发现确认。唯有术中直视,才能确认腹腔粘连的存在。故而临床只能做出排他性的低水平臆诊,粘连的部位形态结构和程度范围等细节特征无从谈起。术后肠粘连各色各样的非手术疗法很多,从病理学机制分析,均无促进粘连吸收消退的功效。即使是短期症状的缓解,均无客观性证据支持其有效性。手术机械性分离粘连,即时效果确切。但手术创面仍存在愈合的问题,是否再粘连,成为无法验证的黑箱。临床只能依据患者的症状缓解与否,消化功能是否正常运行,作粗略的推断。现有的临床经验表明,术后腹腔粘连的程度和范围和损伤的严重性呈正向相关,损伤越大粘连越重。然而零星的临床再手术个案所见的腹腔粘连,并不能得出有说服力的结论。

  13年的序言,已模糊地认识到粘连和创伤愈合的关联,但没有上升到理论层面,故而缺乏对临床研究方向的明确指导。

  由于腹腔粘连是和腹膜创伤愈合相关联,也就是说,有腹腔手术就有腹腔粘连,术后肠粘连问题,由来已久。在腹腔粘连预防研究无实质性进展的背景下,再手术引发新一轮的手术——创伤——形成新粘连的悖论,让医患双方心存畏忌,裹足不前,无所适从。术后腹腔粘连的发生发展转归的过程,限于检查诊断水平的落后,所知甚少。时至今日,术后肠粘连依旧是腹部外科医生的难言之隐。 作为一个医源性术后并发症,令始作俑者的外科医生斯文扫地,无论诊断还是治疗全都束手无策。以致绝大多数医疗行为主体,采取视而不见的鸵鸟策略,回避该类病痛的医疗需求。患者饱受折磨却求医无门,成日在病痛的阴霾中讨生活,苦不堪言。唯有在肠梗阻持续不能缓解的极端情况,或有肠管发生坏死可能的危机时刻,医生才出手相助。此时治疗的目标是拯救患者生命,术后再粘连危害性的考虑已居于次要的从属地位。

  上世纪末腹腔镜微创外科新气象,为术后肠粘连外科治疗迎来曙光。腹腔镜手术以腹壁穿刺孔替代大切口术区显露,腹腔环境的干扰小,精准解剖性操作,创伤较同类型开腹术式显著降低,术后粘连概率显著下降。减少手术创伤性,是当下降低术后粘连发生最认可最实用的技术。腹腔粘连松解术既避免了腹壁切口的创伤,也不存在腹腔取出大块标本的尴尬,是最能体现腹腔镜技术微创理念的应用术式。局限性腹腔粘连的腹腔镜下外科治疗尝试性案例,展现出高性价比的治疗效益,为粘连性肠梗阻外科治疗,提供了新的认识和实践机遇。然而梗阻急性期,梗阻肠管高度扩张,质地糟弱,操作空间受限,极易发生意外损伤而受到质疑。静息期的择期手术,限于术前腹腔粘连具体信息的缺失,盲目操作引发的手术创伤、无法筛查不适宜的手术对象,成为限制腹腔镜粘连松解手术广泛开展和应用的主要障碍。

  2007年2月9日,自己作为武警总医院普通外科的临床医师,为阑尾切除术后反复肠梗阻发作的年轻武警战士,进行首例人工气腹螺旋CT扫描检查腹腔粘连的尝试。第一次以客观的影像方法完成术后腹腔粘连形态定位的直接诊断,以此导引腹腔镜下肠粘连松解术的顺利完成。腹腔粘连影像检查诊断技术,为术后肠粘连诊疗工作的规范性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循证医学基础。随着螺旋CT图像后处理功能认识的深化和开发应用,气腹CT影像诊断技术由传统的二维黑白图像展示,进步成腹膜腔三维成像的全腹腔形态结构的直观检视,达到甚至超越了腹膜腔检的效用,极大地提高了术后腹腔粘连诊断的精准性,成为术后肠粘连临床深入研究的技术平台。经过十三年来的努力工作,气腹CT腹膜腔三维成像结合腹腔镜手术构成的术后肠粘连微创精准诊疗模式,已使近千例患者恢复了健康,重新感受到人生的美好。优异的临床疗效,开启了术后肠粘连患者期盼痊愈的春天。

  术后肠粘连患者的症状差异性巨大,长的可以是术后数十年起病,短的手术后还未拆线就开始了无休止的梦魇。即使是采用了微创诊疗技术,在这些选择性的手术病例中,依旧有症状缓解的和不缓解的,个别还有加重的,让人难以捉摸。我们现在对术后肠粘连还所知甚少,临床研究的道路充满艰辛。但饱受病痛折磨患者的殷切期待和支持,凭借腹膜腔三维成像这样的有力工具,我们在探索前进路上领受了别样的风光和快乐。

  无论是医学专业人士,还是普通大众,术后肠粘连都是熟悉的陌生人,相关论述材料甚少。总结个人对术后肠粘连的肤浅认识和看法,报着求教于海内大众的心态,编撰这本小册子,以医学通俗读物形式,增加公众对术后肠粘连的熟悉和认知。抛砖引玉,期以引发同道的兴趣和重视,共同促进术后肠粘连临床诊疗工作的开展。观点认识错漏在所难免,望读者不吝赐教。

  缺乏理论指导的临床实践,只能依据直觉前行,出现迷茫和困惑是无可避免的。正因为这些迷茫和困惑,促使回味、思考和再认识,从而获得理论的升华,再置放到实践中检验、去指导实践,获得理论的自身丰富和完善。

  附件:点击下载全文

相关科室| 相关医生| 相关文章| 相关咨询| 相关视频| 相关疾病

相关科室

床位设置:普外科现开放正式病床66张,设置东西区两个病区,环境优雅整洁。人员梯队: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在科室主任赵力带领下,以普外科常见病多发病为临床重点,积极培养优秀医护团队,现科室人才梯队合理,有医护人员46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3名,主治医师3人,博士6人,硕士9人,护士23人。先进设备:配有先进的高清腹腔镜及器械、超声刀、麦默通真空辅助乳腺微创旋切系统、纤维胆道镜、术中超声及消融设备等设备。获奖情况:普外科副主任医师张子超2019年底获得《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联…

相关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