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News Center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新闻动态 >> 正文

新闻动态

医路春光丨胡畅:感恩选择与坚持

作者:赵羽翎 来源:编辑部 发布时间:2022-06-17 浏览次数:
字号:
+-14

  编者按:在守卫人类生命健康的道路上,他们是一群追光者——疫情当前,勇敢逆行;无影灯下,妙手仁心;救死扶伤,大爱无疆;春风化雨,匠心传承……医者,就如立春后的暖阳,有了他们,一切就有了生的希望。他们永远自带光芒,闪耀着独特的人格魅力。

  为了展现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各临床科室专家们的风采,我院全媒体平台特开设【医路春光】栏目,谱写医师故事,分享动人点滴,展现最真挚的医者情怀,呈现别样的医者风采,敬请期待!

  温润儒雅,笑容明朗,是许多人对胡畅的第一印象。今年是他从业的第14年,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毕业后,胡畅成为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血管科医生。在职期间,攻读并取得清华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学位,获得多个专利,历任医院器械设备处副主任、科教处主任,如今担任医院副院长。繁忙而紧张的工作中,胡畅勇挑重担,倾心履职,用使命和担当践行医者初心。

微信图片_20220620084533.png

医者当奉献

  学医的初衷源自母亲质朴的期望。胡畅母亲认为医生是相对稳定的职业,有一技傍身,不愁吃穿,而胡畅在学生生涯中也热爱上了这个职业。回想起自己参与救治成功的诸多病例,那些惊心动魄的场景历历在目。在救治“凶险性前置胎盘”孕妇时,根据产前判断,孕妇剖宫产后极可能会出现子宫大出血,于是胡畅果断在术前给患者预置了股动脉鞘管。剖宫产在有惊有险中顺利完成,但术后出血并未停止,胡畅为产妇及时进行了双侧子宫动脉凝胶海绵栓塞术,避免了大出血的发生。即使采访过程中佩戴口罩,谈到此处,胡畅心中洋溢的紧张与激动,依然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得清清楚楚。

微信图片_20220620084536.jpg

胡畅(手术台左)参与“凶险性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手术

  胡畅用“后知后觉”形容临床工作带来的成就感。他的办公室墙上悬挂着一幅书法作品,内容为王维的《山居秋暝》,是一个爱好书法的患者临摹的,当时被作为礼物送给胡畅,借此表达对他精湛医术的感谢。胡畅说自己最喜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句诗词,在无数通宵手术后,满身疲惫的他,仰头看到墙上的文字,那一刻,似乎能感受到皎白的明月从窗外树荫间洒下清光,而后一阵美好的情感在心间淙淙淌流。“当时只是救下患者后的如释重负,某天猛然回忆起当时的场景,会产生一种持续的幸福感,能永远鼓舞我,给我力量!”

  当被问到:“作为医生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时,胡畅不假思索地答道:“奉献”。14年前,硕士刚毕业的胡畅来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聘,时任医院院长吴清玉教授,也是胡畅日后的博士生导师,在面试最后环节向他提出的这个问题。胡畅说,“我当时脱口而出就是两个字——奉献,如今的答案更是奉献,只有切身经历过临床工作的人才会明白,患者的治疗需求永无止境,医生应该做的永远就是奉献。”

创新,源自乐观

  胡畅是一个乐天派。

  他说忘不了读博士那几年,除了临床工作,还要做实验完成博士论文。“那时候经常是连轴转,刚下临床,就立即进实验室给兔子做实验,经常做到半夜一两点,不知道失败了多少次。”胡畅的博士课题是一项新型心血管防粘连膜的试验研究,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吴清玉教授对学生要求严格,数据和操作都必须精确。面对繁忙的工作和学业上的压力,胡畅没有松懈,凭借积极乐观和勤奋刻苦,胡畅顺利地完成了博士论文,并且获得了当年清华大学的优秀博士论文及一项专利。

  “乐观的态度,积极向上的思考方式不但利于高效决策,还能激发新的创意。”胡畅说,他分管的医院科教工作就能非常典型地印证这一点。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给人们带来很多不便。“其实困境还可以激发潜能,优化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坚持“动态清零”的总体方针下,今年5月18日,医院科教处针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临床实践能力,创新考核模式,进行了一场远程化临床技能考核。利用客观结构化考核信息化工具,结合混合教学数字化平台,在北京市率先实现医师培训远程技能考核。线上考官与线下考场联通,考官无需到现场即可线上接入考场,借助便捷的评分工具,对考场内的考生进行实时打分与评判。这种环境设置简便,过程高效的考核模式,无论今后是否有疫情影响,都值得被广泛推广应用。这是疫情催生的创新,也是困境铸造的灵感。

微信图片_20220620084539.jpg

微信图片_20220620084542.jpg

远程化临床技能考核

  胡畅表示,除了考核模式创新外,科教工作中还有诸多事项的管理,都逐渐进行了优化提升。提质增效是永恒的主题,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基础和前提。“要学会在诸多未攻克的问题中获取机遇,也要学会享受处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无缝切换“多角色”工作模式

  病患危难时,他是完成股动脉穿刺,一针到位的外科医生;疫情发生时,他是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器械设备处主任;开展教学时,他是传道授业的带教老师;决策部署时,他是创新守正的副院长。对多角色转换的工作状态,多种思维的切换,胡畅并不觉得辛苦。他说,投入到每个岗位紧张的工作中,专注于解决实际问题,就会忘掉工作本身的辛劳。多个岗位的工作历练,提高了他更全面看待事物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从医生到管理者,使他更深入地了解医院的管理和运营体系。

  胡畅说他目前很享受这种多角色的工作状态,在医院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一切都在往更好的方向发展:内科病房楼拔地而起,优质师资的不断涌现,外科手术硕果累累,科研工作不断进步等等。相信在清华大学的领导下,医院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体职工,只要经过不懈的奋斗和努力,一定会取得非凡的成绩,迎来更光明的未来。

  采访在胡畅反复响起的电话铃声中快速收尾。胡畅笑着说,他非常认同一个观点,工作的意义绝不仅限于完成眼前的任务,而是努力让周围的小世界变得更美好,从而为大世界的美好尽一份自己微薄的力量。而专注于首先解决好眼前的问题,以平和乐观的心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是战胜苦难、摆脱困境的唯一出路。